發揮旅游綜合帶動作用 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繁榮

2021-09-09 11:00:00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陶李 俞婷

建設繁榮的農村需要旅游業有更大、更積極的責任擔當。要進一步發揮旅游產業綜合帶動作用,以大中小城市與廣大鄉村地區的旅游聯動發展為路徑,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考察時指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城鄉之間在互促、互補、協調發展中實現共同繁榮,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旅游業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階段,旅游業要繼續擔當使命,充分發揮行業的綜合優勢和市場消費的拉動優勢,為城鄉融合共同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首先,發揮旅游業的市場優勢,積極推進城市和鄉村居民雙向流動、互訪旅游,促進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旅游業是直接服務于人的流動性消費的現代服務業。隨著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2019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年出游次數已超過4次,人均旅游花費達到953元/人次,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旅游花費達到1062.6元/人次,農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費達到634.7元/人次,已經形成了巨大規模的城鄉雙向流動旅游消費市場。

從旅游的社會效益上看,從城市到鄉村,讓市民回歸田園,體驗鄉村風情的淳樸、鄉村環境的美好和鄉村物產的鮮美;從鄉村到城市,讓農民開闊眼界,感受科技進步、商業繁榮和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通過旅游雙向交流的帶動,使城鄉之間的商品、資金、信息、技術等多維交流、交換更加便捷和頻繁,讓城鄉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差距越來越小。

因此,大力發展以人為載體、以旅游為形式、以生活性消費為內容的城鄉雙向互動市場,是促進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其次,發揮旅游業綜合優勢,大力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鄉村經濟發展、改變鄉村面貌注入新活力。城鄉差距主要是經濟差距,其他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經濟差距造成的。因此,努力發展鄉村經濟,實際上是縮小城鄉差距的根本道路。

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是傳統農村經濟體系之外的現代新興服務業,有融合面廣、帶動力強、附加值高等特點,不僅是鄉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而且能夠對傳統鄉村經濟體系產生優化升級作用,讓鄉村經濟更具活力,讓鄉村面貌更有魅力。同時,由于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市場規模大、附加效益高、發展前景好,對城市資本下鄉極具吸引力。近年來,鄉村民宿、創意農業旅游項目、田園旅游綜合體、鄉村度假地等成為城市資本下鄉的熱點方向,逐步打破了中心城市對資本的虹吸效應。而城市資本下鄉實際上是城鄉互補、協調發展最重要途徑。

再次,發揮旅游業的鏈接作用,以大中小城市與鄉村地區的旅游聯動發展,全面促進城鄉一體化。旅游是人的一種流動性消費,以線路為形態的旅游產品需要對各要素進行跨空間組合,這體現出旅游業的跨空間鏈接作用。如異地之間的旅游景區、休閑街區、鄉村和農業旅游點、度假區、旅游綜合體等游覽體驗場所;酒店、公寓、客棧、民宿等住宿設施;餐飲、酒吧、購物、演藝、娛樂等生活消費場所;機場、碼頭、火車站、汽車站、出租車等公共交通系統;醫院、保險、金融、通信等公共服務系統等,這些旅游鏈接的基本要素分布在各個大中小城市和廣大的鄉村地區。在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過程中,旅游一體化往往居于先行地位,是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先行領域。因此,從旅游產品組合和區域旅游協作的角度,對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城市、鄉村進行基于旅游鏈接的一體化科學規劃,對于形成大中小城市與鄉村的一體化發展具有引領和先導作用。

總之,建設繁榮的農村需要旅游業有更大、更積極的責任擔當。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發揮旅游產業綜合帶動作用,以大中小城市與廣大鄉村地區的旅游聯動發展為路徑,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

責編:喬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