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創意促生文旅產業新動能

2021-09-07 11:0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孫鴻妍

近年來,以云游為代表的網絡化、數字化、創意化的新一代休閑旅游模式興起,開啟了數字創意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協同創新的新篇章。數字創意具有引領性、低消耗、可持續、網絡化的媒介優勢和高互動、高應用、高融合的媒介特點,對文化旅游產業內容升級、消費轉向、轉型提質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數字創意對豐富我國旅游產品形態、活化景區遺跡、塑造旅游文化品牌、提升美麗中國形象、提高民眾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都有積極影響,是新形勢下文化旅游產業最具潛力的創新動能。

借力數字創意 革新個性旅游業態

數字創意帶來對傳統旅游業態模式的革新,實現了創意鏈和產業鏈的有效對接。新型旅游模式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等前沿科技為媒,經過創意開發與創造性應用,為文化旅游行業提供定制化旅游體驗、實時化旅游服務、特色化旅游管理和精準化旅游營銷。網絡化實時共享旅游資訊、協作化創新產業形態的新型旅游模式,有助于經營者開拓更多樣有效的管理與營銷方式,為合理規劃產業資源、科學決策產業布局提供了智慧支持。

數字創意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同時,發揮著引領時尚消費潮流和現代休閑生活方式的積極作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全息投影等基于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的數字化影像,以及交互設計、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技術媒介的開發使用,極大地豐富了旅游產品形式,提高了游客體驗品質。數字體驗館、虛擬旅游、網絡直播等創意旅游方式的興起,打破了線上線下的空間景觀維度,避免了許多客觀條件的制約,提供了近距離、多視角、個性化、社群化、娛樂化的休閑旅游參與方式。既為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定制化旅游產品與旅行體驗,提供更為靈活多樣的旅行選擇,也為大眾帶來集傳統與現代、古樸與科技、休閑與知識于一體的立體綜合游覽體驗。

文化旅游與數字游戲融合發展,正成為新一輪數字創意產品的開發熱點。二者協同創新,在豐富產品內涵的同時延長了其生命周期,而數字媒介對景區風土人情的創新演繹與生動詮釋,既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也對當地美景與價值體系進行了無形推廣。這類游戲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展開。一是景區內實時游戲互動。如體感游戲點亮孔明燈被巧妙設置在故宮里過中秋活動的相關景點。通過紅外線體感技術和虛擬影像互動,亦真亦幻的情境為游客帶來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二是實地景區資源移植到虛擬游戲世界。2019年,故宮博物院與騰訊聯合推出名畫與建筑類主題游戲《睛·夢》和《故宮:口袋宮匠》,參與者登錄數字平臺即可與館藏珍品名作進行互動游戲。同年,《誅仙手游》將南京夫子廟歷史街區實景移植到了游戲中,讓玩家在游戲場景和關卡任務中領略景區歷史風光與飲食文化。三是歷史文化元素與游戲情境融合。如展現我國非遺剪紙工藝、技法和文化故事的微信游戲《剪秘》(2020)、基于東北地區薩滿文化的節奏類游戲《尼山薩滿》(2018)等。這些游戲從不同視角帶給玩家沉浸在歷史語境、文化情境的暢游體驗和虛擬游歷我國大好山河的感受。

通過數字創意推廣景區人文、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是當今旅游產業發展的潮流趨勢。在深入挖掘景區自然風貌和人文資源的基礎上,布局前沿領域,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制作集文娛、景點推廣于一體的數字創意產品形態,成為地方打造文旅融合的產業亮點。以此實現精準化傳播推廣景區建設,拓展景區人文展示應用的范圍和市場空間的效能;豐富景區業態,在延長產業鏈的同時培養文化旅游產業新的供給與消費空間。

數字游戲促生的旅游價值是被普遍忽視的產業潛能。較之于虛擬影像導覽、智慧出行信息、云端交互體驗等在各地景區較為成熟的數字旅游模式及形態體系,數字游戲產品的功用與價值往往被行業忽視。相關研究表明,數字游戲參與者具有高強度的用戶黏性,而游戲的沉浸性、互動性、參與感也普遍高于觀看影片、動畫、數字交互展覽等其他數字產品形態產生的效果。充分發揮數字游戲的獨特優勢為文化旅游業服務,能在宣傳推廣景區文化、培育旅游消費新動能方面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與感召力。

活化景區遺產 傳播美麗中國形象

202011月發布的《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推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意見》的出臺,引領著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向新動能、高質量、高效率、優結構方向加速變革;有助于加速推動文化產業以數字技術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壯大市場主體力量、優化產業結構,以更高質量的發展,不斷釋放新文化消費潛力。

數字媒介復現地理風貌與人文景觀。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地理風貌和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資源,部分景觀因地處偏遠、遺跡原址人跡罕至或瀕于危絕而無法大規模開發,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久失傳、瀕臨滅絕。這些珍貴的文化旅游資源亟待保護搶救,更需要得到社會民眾廣泛關注、認知與傳承。有效利用數字化資源,通過數字媒介幻影成像的虛擬技術,信息可視化整合、存儲景區特色資源,數字化創作、復現景區遺跡的自然場景、文化情境、歷史事件、時代風貌,可以充分發揮數字媒介與創意文化優勢,對景區名勝古跡進行影像化保護與推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開發華夏文明遺產和文化旅游資源,承繼中華民族集體智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數字創意在對文化遺產進行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中提供了有效路徑。甘肅省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通過高科技數字影像技術和多媒體展示設備建造的數字敦煌、虛擬石窟保護工程,切實有效地緩解了游客與日俱增的游覽需求與日益急迫的壁畫藝術保護之間的現實矛盾。一方面為文化遺產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提供落地支撐思路,另一方面通過建立數字檔案的資源共享模式,向世界共享千年敦煌的藝術魅力。

數字創意成為向世界展示美麗中國的對外窗口。故宮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物質載體、游覽勝地,更是中國形象中國故事的傳播前沿。故宮博物院全力打造的長線IP“故宮中國節,綜合使用全息投影、AR/VR、虛擬交互、動畫場景、軟件程序等多種數字媒體技術,通過創意表情、數字巡展、沉浸體驗、手機App、實時互動游戲等多元化創意產品輸出,對中國節進行多維化數字推廣,有效傳播了紫禁城年文化。讓游客在飽覽軒昂殿宇、溢彩琉璃、聽雨樓臺的同時深入了解節氣文化、禮俗變更,感知自然場景中的人文寄托,體悟先哲對自然、時間的哲學思考。數字科技、文化創意賦能千年故宮,使這個世界級名勝古跡煥發當代新生之機,成為年輕人心馳神往的打卡景點,全球華人節日文化的慶典之地,國家傳統文化名片的有力組成部分,將中華文化的內聚力與包容性向世界呈現。

新型旅游模式的發展,顯示出數字創意為文化旅游領域帶來的種種變革和由此促生的產業新動能。數字創意與文化旅游協同創新、融合發展,以文化創意為靈魂,有效推動了中國文化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本文系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島濱海歷史文化的傳承創新研究——以數字游戲為例QDSKL2001099)階段性成果)

責編:喬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