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學聯盟”讓校園周邊不再擁堵

2021-09-17 13:03:00 來源:南通市委宣傳部 作者:季陸軍 王菲

  915日清晨七點四十分左右,南通市區崇學路、桃園路迎來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時段。臺風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擔心下雨的家長們選擇汽車送孩子上學的明顯變多。作為南通市區在校師生最多的校區——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東南兩側的校門卻緊鄰著兩條并不寬敞的道路,周邊還有密集的居民小區,盡管如此,車流還是在井然有序地前行,沒有擁堵、沒有喧嘩,甚至沒有鳴笛。在交警、城管、導護老師、志愿者的護送下,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邁入校門開啟一天的學習生活。

  從2009年起,屬地社區與學校一起,通過聯合轄區相關部門,用12年時間,終于尋覓出一條破解校園周邊上、放學高峰期擁堵的長效管理之策。

  緣起:一附遷址,新城區引來車水馬龍

  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遷址三角橋社區,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但是,上、放學時段校園周邊交通壓力也日漸顯著,成為了家長及校園周邊居民關注的重點。狼山鎮街道三角橋社區書記趙艷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一附新校區建校初期,其實周邊居民就有所反映了。一年級新生16個班一千多人的一齊涌入,再加上周邊小區居民的入住,那時的學校主干道已慢慢呈現出車流、人流壓力。

  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多,學校在2014年達到全年級滿負荷建制,接送問題、交通壓力進一步增大。由于周邊沒有合適的停車區域,校門口接送學生的車流量大,部分家長車輛亂停亂放、隨意調頭,時常導致道路堵塞,給學生的出行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通師一附校長陸勝利說,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生和家長的教育引導,也組織了家長志愿者上路維持秩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學校的單打獨斗,已無法徹底解決車水馬龍帶來的交通問題。

  破題:校地聯手,高峰車流漸入水到渠成

  問題面前,校地多方走到了一起。在自治共管的大前提下,社區、學校與屬地交警、城管等多部門,并加入家長志愿者,共同構建了護學聯盟。社區牽頭社會力量,發動黨員、鄰里居民志愿者和轄區共建單位,為護學聯盟提供最基礎的人力、物力資源;學校發動學生家長參與護學聯盟行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為師生營造了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交警在學校周邊路段進行指揮、管控、分流、疏導,對車輛搶道、隨意掉頭、亂停亂放等涉校交通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清理和聯合整治;城管整治校園周邊流動攤販占道經營、違規發放小廣告、非機動車隨意停放等行為,規范市容環境秩序……

  20148月,經過校地與交警九大隊共商協商,明確了學校周邊上、放學交通疏導方案,確定在崇學路、桃園路劃出分時段單行道。學校在開學前,第一時間通過家校平臺將交通疏導方案發送給了每位家長。報名當天,每位家長還收到了詳細的接送地圖。陸勝利說。社區也通過小區公告欄、業主群以及相關官方發布,將疏導方案發送給周邊小區居民,為他們的正確、合理出行提供參考和引導。

  每年開學季,新生家長們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接送習慣,我們社區都會組織力量在學校南門、東門開展護苗行動。今年91日,趙艷一如往年組織12名社區工作人員配合交警、城管、志愿者等力量,在學校門前分班輪崗,給孩子拿書包、攙著孩子進校園、進行車輛疏導。把孩子安全地送進學校讓家長放心,引導家長迅速疏散不在學校門口聚集,這就是我們的主要職責。

  升華:聯盟成立,志愿力量成為源源活水

  效果是明顯,學校周邊的交通擁堵得到了徹底解決。最可喜的是,除了家長的積極參與,越來越多的普通居民也加入其中。陸勝利對65歲的張凌秀阿姨印象尤為深刻。四年多來,每天都能看到她,在學校東大門參加志愿服務,風雨無阻。

  張凌秀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保護好他們。看著校門口有這么多人在為孩子們付出,我不能袖手旁觀啊!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發揮一點點余熱。每天看著孩子們朝氣蓬勃的樣子我特別開心,把他們安全地護送進學校我更加開心。

  如今,像張凌秀這樣的志愿者已經越來越多,護學聯盟的服務也在不斷延展。最近幾年,我們在提供通師一附護學服務的同時,開始主動對接轄區南通第一初級中學,聯合轄區部門單位,一起助力中考。趙艷介紹說,每年逢中考期間,護學聯盟的志愿者就會頭戴小黃帽、身著紅馬甲,準時來到南通第一初級中學門前的愛心護考驛站,開始全天的志愿服務活動:協助交通疏導,排查周邊噪音,引導考生入場,維持考點秩序,為考生和家長免費提供考試文具、礦泉水、雨傘、一次性雨衣、扇子、應急降暑藥品等,盡心盡力為考生、家長做好相關服務。

志愿服務的最大功能不僅僅是提供服務,而是通過志愿者的榜樣魅力和切身的社會感受,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會的自治自管之中,讓問題消弭在居民自我協商、自我約束之中。這才是志愿服務帶給我們社會的最大貢獻。趙艷說。(季陸軍 王菲)

責編: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