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會思考 生活更美好(數智星城)
“長沙城市超級大腦”初步建成運行
當一座城市裝上“超級大腦”,將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是一網通辦再提速、政務服務7×24小時不打烊,是“天網工程”覆蓋城鄉、智能調度精準應急,還是智慧交通讓擁堵可視化?或許,它的能力遠不止這些。
2019年,長沙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WeCity未來城市”首個項目正式落地,共同打造長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核和大數據發展的引擎——“長沙城市超級大腦”。經過兩年的建設,“長沙城市超級大腦”初步建成運行,向全市發布智能中樞能力清單187項,聯通全市各級政務部門信息系統356個,匯聚各領域數據131.7億條,成為智慧城市的能力核心,“一腦賦能 數惠全城”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為現代化新長沙建設注入了強勁的智慧動能。
建了一個超級數據庫
正在火熱鏖戰中的長沙市數據比武大賽將持續至26日,參賽隊員基于“長沙城市超級大腦”已有的能力和工具展開角逐,為今后長沙“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長株潭都市圈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據了解,建設“城市超級大腦”,可以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也更有溫度。它是城市運行的“神經中樞”,就像人的大腦,通過眼睛、耳朵、鼻子(物聯網感知設施)即可感知城市運行的狀態,進而向手腳、五臟六腑(城市管理手段)發出指令,實現整個身體(整個城市)的有序運行。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數字治理需要一個人工智能中樞,也就是‘城市大腦’。”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娟平介紹,“借助這個‘大腦’,能將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連接起來,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對城市進行全域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從而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
用好“數字”這一變革力量,長沙積極對接數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為新生兒申領出生醫學證明到辦理居住證,從查詢社保、公積金到就醫預約掛號……“我的長沙”App已成為市民樂享數字化生活的最強載體。長沙還不斷拓寬“城市超級大腦”應用領域,各類應用場景和生態模式層出不窮:“天網工程”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網絡,“智慧交通”初步實現擁堵指數可視化、安全提醒自動化、出行規劃智能化。
今后,長沙將進一步推動“城市超級大腦”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助推全市各領域各行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為市民創造無處不在、優質普惠的數字生活新圖景,推動長沙數字經濟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未來生活有無限可能
打破信息資源孤島,讓市民享受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長沙將智慧公交“打包”裝進手機,不見面完成行政審批……一些生活場景應用從“長沙城市超級大腦”破繭而出,體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長沙城市超級大腦”數據開放平臺完成了首批14類36項數據推送,騰訊、百度、高德三大互聯網地圖服務商拿到相關數據后,迅速開展位置信息勘誤,下線有誤位置信息40905條、新增位置信息3812條、更正位置信息19321條,進一步精準了地圖位置信息。這意味著,市民今后查找出行、購物、娛樂的目的地將更加準確。
比如,通過調取視頻監控、人臉識別、車輛信息、衛星定位、流量傳輸等數據,經“長沙城市超級大腦”分析整合后,能全面及時掌握城市交通運行態勢,精準控制交通信號燈等設施,在未來可能實現每一條路都是“綠燈”。
再如,當長沙應急指揮中心的火警信息彈出,提示一條道路上發生車輛起火事件時,這一火情位置將通過“長沙城市超級大腦”被立即鎖定,指揮中心可迅速和轄區消防大隊建立實時聯系,路面協同快速規劃最優路徑,精確預測路口到達時間……借由數據的快速跑,能最大限度地為救援贏得寶貴時間。
更廣領域的應用正在加速推進。未來,“長沙城市超級大腦”在城管、環保、應急、教育、文旅、農業、城建等領域都將有新的應用,逐步打造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產業經濟領域全覆蓋的應用體系。
在一個個跳動的字節中,一座能夠提供無限想象的城市,不止于眼下,更在于未來。
責編: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