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四個聯動”探索智慧交通 引領智慧城市建設

2021-10-19 14:36:00 來源:陜西陽光報社 作者:記者 楊月鋒 通訊員 王軍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國家信息化發展部署,渭南市潼關縣圍繞“生態立縣、旅游興縣、黃金強縣”發展戰略,積極發揮交通“先行官”優勢,積極探索“智慧交通”建設的路徑和方法,實現智慧出行、綠色出行、高效出行,全力打造三省四市區域交通樞紐,該縣以實施“智慧交通”為契機,加快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深化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建設在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推動城鄉統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

為交通管理裝上“智慧大腦”

發展智慧交通是解決現有交通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既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緩解擁堵,又有助于提高車輛及道路的運營效率。潼關縣與安徽四創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利用公司資源優勢和科技水平,總投資2200萬元,建成智慧交通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及智能養護管理平臺,初步形成了“1個中心,4個作用,4級平臺,5個互聯,14個子系統”。

與此同時,該縣還把無人機系統應用到應急處置、養護巡檢、橋梁健康檢測、施工進度檢查、交通規劃勘察、路域環境整治、路政巡邏等交通運輸管理領域,這種無人機具有續航時間長、操控距離遠、飛行穩定性好等優點,其搭載變焦鏡頭清晰度高,拍攝范圍遠,即便在雨雪惡劣天氣,無人機也能正常工作。

堅持效果導向

為交通文化裝上“科技大腦”

潼關縣建成陜西省首個以交通為主題的博物館,該博物館將以潼關有史以來的交通發展史為主要內容,將黃河文化、關隘文化、軍事文化與前沿科技融合起來,集中向群眾展示。

博物館位于潼關縣秦東鎮古渡坊景區,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科普于一體的全省首家交通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分四個主題展廳,將實物展陳和裸眼3D投影技術、VR實景體驗等新技術相結合,展示潼關交通由古至今的發展與變遷,還原潼關古代交通盛況,其內容包含挖掘秦馳道、歷史上第一條人工槽渠、陜西省第一條國道、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條鐵路、第一條高鐵等獨特的地域交通文化,向公眾展示潼關交通發展歷程和潼關交通人文精神。該博物館還在互聯網上設立虛擬場館,群眾可以通過手機在線游覽博物館,擴大其傳播范圍,把參觀者和展館更好地溝通連接起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為群眾出行裝上“聰明大腦”

為了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工成本,實現了車輛報班、售票、檢票等方面工作流程智能化,為群眾出行提供快捷便利服務。該縣總投資4000多萬元,占地面積35畝,建設全省首家“智能化”(無人值守)汽車站,目前,該縣智能化汽車站已經投入運行;長途客運及城鄉客運日均發送旅客200班次以上、旅客數可達3000余人次,設有8個售票窗口、4臺自助售票機、4臺智能檢票口,使用本人身份證即可通過。

堅持目標導向

為智慧城市裝上“最強大腦”

潼關縣積極發揮智慧交通引領作用,從全縣大局出發,積極整合各類信息資源,進一步打破了部門、行業壁壘及地域界限,探索適合自身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利用先進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實現智慧交通與智慧城管、智慧政務、雪亮工程等深度融合,匯聚各類視頻信息資源,實現全縣視頻信息高度共享,有效提升行業管理、服務水平。該智慧交通系統將與縣融媒體中心、公安系統“雪亮工程”、智慧城管、智慧政務、中小企業局源頭企業和整頓辦貨車監控等信息監控系統進行逐步整合,實現縣域內信息資源共建、共管、共享。

建設智慧城市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潼關開發開放建設的需要,是實現城市科學智慧管理、為潼關縣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

責編: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