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智能汽車:中經報智庫"2021年智能汽車評價指數"正式啟動

2021-06-12 12:40:00 來源:商學院雜志

隨著汽車“新四化”(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滾滾向前,中國汽車業正經歷一場“大變革”。人們過去頭腦中暢想的智能汽車正從概念駛入現實,有關智能汽車的話題正從車聯網向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更復雜的功能延伸,但智能汽車還未像燃油車一樣有涇渭分明的評價標準。

究竟如何評價智能汽車?如何打造有競爭力的智能汽車?如何在汽車智能新生態中發現機遇和價值?2021611日,《中國經營報》、中經報智庫、《商學院》雜志聯合羅蘭貝格舉辦重新定義智能汽車——2021中經報智庫汽車產業沙龍,于未來汽車開局之年尋找答案。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蔡臨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白毅陽、藍色光標銷博特商業化負責人洪磊、思皓乘用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助理謝長勇、長安汽車軟件科技公司總經理張杰、威馬汽車集團公關部高級總監石凱峰受邀參加此次沙龍。

本次沙龍共進行三場圓桌論壇,分別圍繞“新科技時代,如何定義智能汽車”、“智能汽車時代,如何實現科技以人為本”和“智能汽車如何保證數據安全”展開討論。

嘉賓們普遍認為,未來,智能汽車的軟件生態會像手機的安卓或者蘋果系統一樣,吸引越來越多研發人員去開發上傳軟件,也會有很多用戶根據需要下載,車機將呈現千人千面的發展趨勢。

對于智能汽車的“科技以人為本”,會上嘉賓們認為,應是“以人性為本”,關注功能需求,利益訴求和感性鏈接需求。 而在近期頗受關注的智能汽車數據安全話題上,嘉賓們認可沒有經過數據處理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查閱權很重要,從數據資產的角度來說,首先要做好確權,數據資產的歸屬權劃分是未來一個階段行業會面臨的挑戰。

借本次沙龍之機,《2021年智能汽車發展趨勢白皮書》&“2021年智能汽車評價指數啟動儀式也正式開啟。羅蘭貝格作為智慧支持機構向與會者介紹了2021重新定義智能汽車中國智能汽車指數榜的發布背景、構建原則、構建方法、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評估范圍、評估品牌及車型候選名單、中國智能汽車更新指數等內容,并由受邀嘉賓對指標合理性進行充分研討。

中經報智庫聯合羅蘭貝格,構建了智能汽車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舒適相關6大指標、操控相關的7大指標、安全相關6大指標及智能體驗相關7大指標,同時將各大指標拆分成約15個感性體驗指標和約11個工程性能指標。最終將根據用戶關心的四大維度,設置最佳智能座艙、最佳智能操控、最佳智能安全、最佳智能體驗指數。

611日起,至202110月,中經報智庫將開展為期4個月的調研,以中經報智庫和羅蘭貝格共同建立的智能汽車評價體系為標準,通過用戶投票、專家打分及汽車企業走訪等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形成《2021中國智能汽車指數榜》,并于202111月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公布最終結果。

2021這一智能汽車爆發元年里,該指數榜旨在為處在變革期的汽車行業建立一套具有未來性、可實施性的評價標準,為汽車企業明晰行業水平和差距、提升運營能力指明方向,為購車用戶衡量維度提供實際有益的參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前四月,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同比增長53.4%51.8%,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形勢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預測2021年國內汽車總銷量將達到2700萬輛左右。中國汽車的消費前景十分誘人。

《中國經營報》社副總編輯、中經報智庫負責人、《商學院》雜志主編汪靜在沙龍中表示,中國汽車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背景一是在于中國經濟持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強勁消費力;二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新四化”不斷演進為行業創造無限可能;三是汽車生態跨界勢頭明顯,新老勢力涌入讓當下汽車行業幾近“沸點”。

“有人形象比喻,面對這場大變局,你要么被動參加,要么主動參與;你可以單獨參與,也可以聯合參戰。這是一場新的馬拉松賽跑,沒有盡頭,只有開局。希望通過這場活動,我們可以提供給業界更具價值的觀點,發現新機會,并為未來汽車業的發展積蓄力量。”汪靜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