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濰坊12月17日電 連日來,山東省濰坊市壽光的市民漸漸發現,上下班路上從遇到第一個綠燈起,第二個路口仍然是綠燈,到了第三個路口依然,難道只是“運氣好”?當然不是,“一路綠燈”的出行愿望得以實現,背后蘊含的是城市“綠波帶”的大智慧。
何為“綠波帶”?壽光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道路上車輛的行駛平均速度與各路口的距離,設置信號燈的啟動時間差,以保證車輛從遇到第一個綠燈開始,只要按照合理的速度行駛,之后的多個路口都是綠燈,以此確保核心區車輛快速進出高峰路段,這段高效通行的路段就處于“綠波帶”的調控之中。這對于提高城市主干道主流方向以及交通擁堵時段的通行效率、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城市“綠波帶”的出現源自壽光智能交通建設項目,該項目自2020年11月正式啟動,從城區五條交通大動脈、60個路口切入智能化改造,新增信號燈836臺,計時器249個,標志牌358個,雷達系統228套,電子誘導屏4個,信號控制機77個……
市民劉旭鵬家住圣城街道南關村,他在4公里外的車管所附近開了家二手車專賣店,平時上下班通過圣城街,單程至少需要20分鐘。圣城街作為城區主干道,是第一批納入“綠波帶”智慧管控的道路,劉旭鵬現在驅車上班,同樣的路程只需12分鐘左右。“我平均車速保持在45公里,一般都會享受‘一路綠燈’的待遇。”他切身體會到了智慧交通帶來的便利。
壽光公安部門介紹,劉先生常走的圣城街高峰時段綠波設計速度為45公里/小時,平峰時段綠波設計時速為45公里/小時至55公里/小時,“如此優化完成后,平峰時段圣城街金海路至銀海路段往返時間由過去的30分25秒縮短到10分34秒,優化率為37%。”工作人員表示,項目建設依托智能交通管理與服務系統支撐,通過信號機聯網,以前端雷達及電子警察流量數據為依托,通過專業調優人員實現多路段多路口綠波通行。
“后續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開展一期現有路口交通調查工作,督促現場專業調優人員繼續優化各路口方案。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城區信號設備的智能化改造,使城區智能化信號設備形成環網,提高信號控制的智能管理水平,使城區的交通秩序更加有序。”壽光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楊福亮)
責編:徐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