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張店大隊緊緊圍繞支隊黨委關于深化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設的部署要求,堅持扎根于基層最深處、持續發力于科技最前沿,從數據、警力、戰法等關鍵問題入手,全域整合運用大數據,匯集自身大數據技術、實踐樣本和需求分析優勢,使大數據交通安全治理向“專”“特”“精”“新”加速推進,有力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注重頂層設計 實施機制重塑
搭建智能架構。“一把手”掛帥,成立由“最強大腦”——合成作戰中心牽頭的科技信息化工作專班;固化“行人與非機動車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比對場景”“工地村居社區周邊三輪車載人信息比對場景”“營運性輕型貨運車輛逾期未檢驗實時比對場景”“大型貨車遮擋、污損、不懸掛號牌、使用套牌器等涉牌違法行為研判場景”4個視頻融合應用場景和“技戰法”;成立“機動車假套牌查緝組”“行人非機動車不文明交通行為研判組”“工地村居周邊三輪車載人研判組”、“宣傳報道組”“源頭工作組”5個攻堅小組。實行“專班+攻堅組”的工作模式,統籌全隊資源,全警合力攻堅。夯實警務保障。發揮自身人才優勢,組織指揮中心業務骨干先后舉辦“‘四網四平臺’視頻大數據融合架構分析”“視頻大數據多維融合平臺交警模塊實戰應用技戰法分析”專題培訓,加強應用指導;堅持“掌握了平臺使用權,就掌控了行政指揮權”的理念,中層干部率先學平臺、用平臺;各中隊、各科室分期分批安排人員配備數字證書隨專班學習、研判,全警迅速掀起了“學平臺用平臺”信息化應用的熱潮,逐步實現“會登錄”“會查詢”“會應用”“會指導”“會分析”“會處置”的應用成效。做實制度支撐。圍繞信息化學習與應用,建立完善學習培訓、考核測試、督導通報等制度保障體系,定期組織理論和平臺實操測試,實行每周一通報、每月一考核,推動全警信息化應用能力快速提升。
突出需求牽引 加速大數據融合
張店交警大隊堅持摒棄“數據己用”固有觀念,堅決貫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推動整合規劃、住建、城市管理、鎮辦等多部門、上下游、前后端的數據資源,努力打破瓶頸壁壘,加速數據匯聚,促進數據融合。與張店分局、張店區大數據局進行積極對接,打通數據鏈路,整合梳理社會面各類視頻資源,將張店公安分局視頻資源、區政法委“雪亮工程”、社會面重要路段及村居社區門口等11000余路監控探頭全部接入大隊云存儲平臺,同時將大隊建設的2100路電警卡口視頻反推至分局平臺,全面實現融合共享。利用市公安局圖像信息應用平臺,對涉及張店區公安及社會面監控資源20165路監控進行梳理,以道路命名目錄建立目錄樹,目前已建立涵蓋20條主干道路、21條次干道、18條支路、3條縣鄉道路的目錄樹62個,完成大隊4985路視頻監控編制調整,并啟動張店公安分局14000余路視頻資源的目錄調整。積極向區委主要領導匯報,協調區大數據中心,邀請桓臺縣公安局實戰教官,擬召開由區分管領導召集、區直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張店區視頻大數據融合應用專題培訓暨工作需求座談會”,依托張店區大數據中心“一網統管”視頻智能應用平臺,突出需求牽引,加速推進各方數據、視頻資源融合。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堅持實戰導向 探索交通治理“張店方案”
在智能架構和數據支撐下,研究“技戰法”,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的交通違法治理模式。打造科技嚴管“一條街”。在全面梳理、研判的基礎上,首批試點打造人民路、聯通路“科技嚴管街”,待取得成效后逐步在全區道路范圍內推廣,實現科技賦能交通治理“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特定治理到專項治理再到綜合治理的有序轉變。固化交通違法治理“技戰法”。利用視頻大數據多維融合平臺,依托已建設的10塊路口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記錄大屏,整合社會面自建監控,對行人與非機動車、電動車闖紅燈、逆行、不戴頭盔,工地周邊及村居社區三輪車違法載人等交通違法行為,實施“人工抓拍—融合比對—軌跡反推印證—精準確定”的“技戰法”,截止目前已經確定違法人員人臉身份信息2103起,其中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1156起、非機動車逆行365起、電動車不戴頭盔582起。推出閉環教育懲戒模式。逐步推行“電話、短信、路口大屏提醒,宣傳曝光,安辦分類推送,納入誠信體系”從提醒到曝光到一對一推送再到誠信倒逼的教育懲戒模式,擴大管理覆蓋面。截至目前,電話、短信告知785人,曝光230人,向社區、村居、企業推送交通違法電子臺帳1200人次,向機關單位推送《整改建議函》12份。“張店區交通誠信體系”建設正在推進中。
通過科技賦能,助推文明城市建設,提升文明交通意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道路交通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水平將進入一個新高度,群眾文明意識進一步提升,淄博文明城市建設會更加美好!
責編:周晶 實習生李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