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手筆”書寫文旅產業“大文章”

2022-02-08 10:43:00 來源:四川在線

新年的鐘聲已然敲響,歲月在不覺中又增添了新紋。

站在新年與舊歷的時間交匯點上回望汶川旅游發展,2021年,努力與汗水相伴,付出與收獲同行,每一個瞬間都值得被銘記。

“這一年,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到映秀鎮視察,提出‘一定要把地震遺址保護好,使映秀成為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囑托。堅持‘一基地四中心’定位,致力于將汶川建設成為全國聞名、國際有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縣相關領導表示。

“這一年,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旅游’發展思路,將旅游產業就是朝陽產業、是綠色產業、是富民產業的認知融入汶川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著力推動旅游與其他業態的有效融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來自旅游系統的一位領導干部發出的心聲。

“這一年,我們根據‘兩大勝地·無憂康養幸福十大工程’安排,實施新型業態倍增工程,不斷加大旅游項目投入,提升全域旅游能級品質,旅游興業態在縣區內拔節生長?!痹摽h基層員工一語道出了干部職工的普遍共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經過一年的奮戰,汶川旅游產業碩果累累。據統計,2021年汶川縣旅游人次達763萬,同比增長1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8.65億元,同比增長14.79%。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的金字招牌持續擦亮,全域旅游之風拂遍汶川。

做實紅色文化篇章,讓大愛精神賡續傳承

天地映秀,大愛無疆,一年四季,這里游客如織。映秀鎮作為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抗震救災精神的發源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掛的地方。將映秀打造好、發展好,不僅是汶川兒女的共同心聲,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視察映秀時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

“利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便氪h加強資源配套,豐富現代紅色文化旅游發展內涵,圍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著力紅色文化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深度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科學編制《映秀特色培訓小鎮規劃》《映秀地震遺址保護工作方案》等文件,形成“1+N”規劃體系,科學指導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優化提升。

有了科學的規劃體系,汶川縣將紅色旅游進行縱深推進。該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汶川縣以文化產業發展為支點,聚焦“汶川時刻雕像、共筑中國夢雕像、映秀花開、大禹治水、母親初心、向日葵元素”六類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同時,通過研學拓展教育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研學、實踐、交流活動,定期舉辦黨史教育、紅色教育、紅色夏令營等主題活動,確?;亟ㄔO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持續深化。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品牌。截至目前,汶川縣以“抗震救災精神”“家國情懷”為“大地震遺址”紅色品牌注入內涵,獲評首批四川省地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映秀鎮被納入“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汶川特別旅游區被納入“抗震救災”五日游線路中的重要點位。2021年,共吸引403萬人次到映秀,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8917萬元。

做深“N+旅游”篇章,讓配套產業多元融合

汶川縣作為成都進入阿壩州的第一縣,區位優勢明顯。在這里,便利的交通條件、怡人的氣候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繁多的自然景觀、興旺的產業優勢……

紛紛賦能全域旅游發展。

行走在汶川的各個景點,總能看到不同的主題,對于汶川來說,“+旅游”的發展思路絕不是簡單的要素相加,而是加出新時代旅游發展新空間,拓展文旅經濟發展新路子。

在距離縣城不遠的“無憂花果山”觀景平臺,一只趴在直徑 22 米巨型“櫻桃”上的國寶大熊貓映入眼簾。該村負責人表示,通過踐行“農業+旅游”,布瓦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無憂花果山”,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戲雪,一年四季都能在這里體會到田園樂趣,雖然周邊配套設施還未修建完成,但這里已經成為了外地游客必到的旅游打卡地。

同時,按照“文化+、體育+”等發展思路,文旅融合的好戲在該縣接連上演。大熊貓文化節、羌年、熊貓 O2 生態音樂記、大禹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吸引中外游客流年忘返。汶川馬拉松等品牌體育賽事活動,在提升縣域知名度的同時,也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了運動與激情。

做新業態篇章,讓新興場景活力迸發

1月20日,“百‘汶’不如一見”汶川無憂光年分享會上,灞州鎮克枯村新場景獲評最具期待新場景獎項,灞州鎮負責人表示:“克枯村以汶川縣新興場景業態倍增工程為契機,充分利用縣財政給予的200萬元專項資金,將村級建制調整后閑置下來的村委會進行改造盤活,打造成克枯村游客接待中心,旨在通過打造新興場景,助力鄉村振興?!?/span>

灞州鎮克枯村(原大寺村、克枯村)自脫貧攻堅以來,一直由四川省林業草原局定點幫扶。據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鐘毅介紹,克枯村地處無憂花果山的中心地帶,擁有自然景觀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礎,前些年該村一直客流量達到了10余萬人。然而,由于缺乏專人管理,旅游發展還是處于粗獷式發展階段,游客到村旅游,帶來的只是垃圾,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收益。

于是,克枯村以汶川縣新興場景業態倍增工程為契機,將閑置村委會改造成游客接待中心,截至2021年底,新建觀景平臺120平方米、游覽休閑觀景步道500米,改造停車場700平方米,綠化110米及照明等配套設施設備。該項目游步道、停車場堡坎已完工,完成總工程量的90%。隨著場景的逐步打造,新業態將成為克枯村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

事實上,克枯村只是汶川縣實施新興場景業態倍增工程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21年全縣新興場景業態倍增工程作戰部共實施項目12個,總投資2090萬元,紅軍紀念館提升改造、映秀大禹雕像景觀雕塑、水磨鎮黃龍道觀自然公園進入了規劃編制、9個鎮新場景打造項目最終落地實施。

新場景催生新業態。2021年,汶川創新實施“新興場景業態倍增工程”,圍繞聚焦打造美好生活消費新場景、發展消費新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推出消費新產品、搭建消費活動新平臺,全面建設威州布瓦村傳習所、灞州冰雪古羌村落、三江辮子英雄紀念館等“九大”新業態新場景,全面構建全域旅游的“四梁八柱”。

謀定未來篇章,讓縣域旅游揚帆遠航

昨日的汶川旅游,蓄力已足;今日的汶川旅游,風正帆懸;明日的汶川旅游,揚帆遠航。然而,當下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格局正在重塑。至此時刻,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持續低迷的經濟環境,未來,汶川旅游如何傲然前行?

居安思危,超前謀劃。2021年中國共產黨汶川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的召開,為全縣未來五年的發展做出了部署,繪制了藍圖,制定了航向。

未來五年,汶川縣將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構建北部冰雪休閑勝地、南部避暑康養勝地新格局,進一步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全面建成精神高地、生態高地、文化高地,高水平繪好“創新型、開放型、數字型、花園型”四型汶川的美麗藍圖,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國家級品牌,進一步釋放文旅產業的巨大潛力,努力推動汶川文旅互融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建設精神富足、生態優質、文化多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汶川蓄勢賦能。

有目標,就要有沖勁。該縣文體旅游局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兩大新格局”即“1+3”冰雪休閑勝地新格局、“3+3”避暑康養勝地新格局構建,聚焦核心元素,打造核心支撐,打造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滑雪主題四季旅游度假目的地。同時,依托汶川“大禹、大熊貓、大遺址、大健康”品牌,創新開展品牌節慶活動,以“創新創造創客”為內涵,策劃首屆汶川汶創HUI,叫響“安逸走四川,無憂上汶川”、“天府在四川,康養來汶川”文旅口號,讓汶川成為成渝地區心之所向的冰雪休閑、避暑康養勝地。(鮑相龍 汶川縣文體旅游局供圖)

責編:周晶 實習生倪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