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山。 供圖
近年來,寧洱縣堅持以綠色生態為底,以紅色文化為魂,大力實施旅游富民工程,積極推進旅游扶貧項目建設,積極培育鄉村旅游產業,全縣鄉村旅游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強勁態勢。
“磨黑翻天覆地變了樣,哪嗨哎嗨喲……”
這是66歲的磨黑鹽礦退休職工沙正榮自創的歌曲《磨黑大街變了樣》,歌里唱的全都是磨黑百姓越來越好的生活。
走進寧洱縣磨黑鎮,青石板路,“磨黑紅”的老民居,門前潺潺流水與綠蔭繁花交映相襯,街道上燒烤店、小吃店、土特產店、手工店、年代感的理發店、快遞公司琳瑯滿目,游客駐足?!案砂吞贸粤?,加個微信吧,以后發快遞?!比藗冊诶辖稚夏銇砦彝?,你買我笑,仿佛穿越回到了百年前茶馬驛站商賈云集的年代,無不滲透著歷史文化街區的氣息。
“紅色美麗村莊的建設,讓村莊變了樣,來玩的人多了,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也更高了。現在茶余飯后,一群志愿服隊每天分組分批自愿清掃維護集鎮區環境衛生,鄉風文明處處可見?!毙枪獯妩h總支書記車存福驕傲地介紹說,現在的磨黑古鎮已逐步成為了普洱區域短途旅游的核心市場。
民族歌舞。供圖
2020年,寧洱縣依托中組部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項目,充分挖掘和盤活磨黑鎮“紅色文化、鹽文化、古道文化、飲食文化、農耕文化”資源,以400萬元項目資金撬動上千萬的放大效應,打造“紅色+N”的旅游模式,建成了“三園+一街一館一棧道”的景區,把思普革命紀念館、磨黑中學、楊麗坤故居、生態水果采摘園、孔雀屏—曼抗古村落、扎羅山等景觀連成一片,一幅鄉村多元經濟發展的美好藍圖徐徐打開。人文薈萃、風景秀美的磨黑古鎮獲得了國家AAA級景區和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的殊榮。
這是寧洱縣踐行總書記囑托的具體行動,也是寧洱縣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寧洱縣緊緊抓住鄉村旅游發展機遇,把鄉村旅游開發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之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思—寧發展一體化”中,在攻堅克難中求奮進,在搶抓機遇中辦大事,以大思路、大手筆、大項目,闖出了一條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的路子。
旅游環線。 供圖
“全域”式開發,合理布局鄉村旅游線路。思路決定出路,寧洱縣始終牢記和踐行總書記的囑托,先行先試,立足區位、資源、文化三大優勢,圍繞“茶、道、碑、人”四大特色,提出了“一軸三環一廊一帶”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把環線的鄉村旅游線路串點成線、串線連面、串面成域,推動“全縣景區化、景區處處化,隨處可游推動鄉村游全面增收”目標實現。
特別是將茶產業與鄉村旅游連接,把“散珠碎玉”串成鏈,打造“茶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寧洱鎮溫泉村利用當地豐富的哈尼族文化、傳統農耕文化和鄉村旅游資源,把鄉村旅游與茶研學活動結合起來,開展“鄉村夏(冬)令營”茶山研學旅游活動,接待53個團隊12000余人次,累計為當地老百姓創收100余萬元。按照“紅+綠”融合發展理念,把謙崗村方有富故居與困鹿山皇家古茶園串點成線,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惠民、環境整治宜民、產業升級富民、基層治理利民“四大”工程,點燃“紅色引擎”,驅動綠色發展,讓“紅綠相融”的鄉村振興路子越走越寬。據統計,全縣20.48萬畝現代生態茶園涉及農戶16635戶6.27萬人,帶動農戶實現戶均收入3.38萬元,人均收入0.9萬元,畝均收入0.3萬元,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茶山。 供圖
“整合”式建設,提升鄉村旅游服務水平。鄉村要飛跑、基礎要打牢,特別是發展鄉村旅游,如何構建“吃住行游購娛”的完整旅游產業鏈條,讓游客留得住、住得下,還要有“帶得走”的土特產,成為了寧洱發展鄉村旅游的努力方向。通過大力整合農、林、水、交通項目和資金,首先從旅游公路切入,用好美麗公路建設項目,提升改造了民族團結園—磨黑古鎮—那柯里旅游觀光路,打通了會連旅游公路、困鹿山旅游公路等村村通道路建設,形成了鐵路、高鐵、高速、國省道、縣鄉道縱橫交錯,路景融合的旅游路循環圈。旅游路網的形成,還有力地推動了林產業、茶產業、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沿線村民3000余人就近就業,效應凸顯。
“現在山路通了,村里基礎設施越來越好,到困鹿山游玩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茶葉從每公斤幾十塊賣到了幾百幾千,我現在把房子也蓋了,在家門口守著幾畝茶地就過上了好日子。”一個茶農說道。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寧洱縣還明確了集中開展以3個A級旅游景區、2個古村落、1個咖啡莊園、N個精品采摘園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改善和旅游功能配套提升,建旅游廁所47座,鎮、村公廁覆蓋率100%,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87.5%,生活垃圾處理率達85.8%。開展農家樂升級改造和星級評定工作,引導農家樂改造環境,增設住宿設施,推行了“一部手機游云南”、“一部手機管旅游”智慧旅游,全縣鄉村旅游服務設施有了極大改善,鄉村旅游富民能力全面提升。
那柯里。 供圖
“品牌”式打造,助推鄉村旅游促增收。規劃定了,基礎強了。如何帶動和發展?產業穩定是關鍵,寧洱縣按“旅游+”的理念,品牌式打造了“周末休閑”經濟圈、2小時內閉環式旅游圈,農民在“經濟圈”、“旅游圈”中增收致富。
依托普洱民族團結園、磨黑紅色美麗村莊、磨黑中學、楊正元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串聯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等示范點,打造了“普洱民族團結園—謙崗村方有富故居(火塘夜校)—那柯里茶馬驛站— 楊正元故居—磨黑紅色美麗村莊”紅色旅游“省級示范線路”,紅色農旅成為寧洱縣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2021年,該路線接待游客達34萬多人次,紛至沓來的游客,拉動了當地消費。磨黑孫氏燒烤的孫武祥介紹說:“以前一天下來可能有10桌左右,現在一天大概有15桌?!蹦ズ诩业赂缛庵破芳庸び邢薰究偨浝砝钛鄸|也高興地說,現在古鎮越來越漂亮,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啦!公司2020年的產值是200萬元,2021年就增長到了260萬元。
“沉浸”式體驗,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樣板。近年來,那柯里特色小鎮依托“古道、村落、民俗、生態”特征,投資16.4億元打造了集村落景觀、視覺美觀、文化感觀為一體的特色民族村寨,成功探索出一條景點帶村、共建共享實現全面小康的新路子。曾經村民手里閑置的民房,搖身一變成了民宿客棧、農家樂;周末,探尋茶馬古道遺址、制作土陶、馬背上的古道之旅、吃馬幫菜、葡萄采摘、植物染坊等一系列頗具特色的項目都可以在那柯里體驗,成為了周末游和短途游的好去處。據統計,2021年,景區游客量達61.5萬人(次);群眾通過開農家樂、民宿和民族工藝品店等,人均純收入達1.85萬元,村里人靠景區吃上了“旅游飯”。2019年,寧洱·那柯里茶馬古道小鎮被命名為“云南省特色小鎮”,2021年入選中國特色小鎮50強和AAAA級旅游景區,帶動了那勐勐德商國際康養度假區項目的進駐,全縣旅游促鄉村振興落在了實處。
舉辦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節也是寧洱縣鄉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寧洱鎮溫泉村哈尼紅蛋節、那柯里茶馬古道鄉村文化旅游節、德化窩拖糯玉米節、磨黑燒烤節等民俗節慶,游客絡繹不絕,節日當天,農特產品等銷售額大幅增加。“一個燒烤節一天的收入相當于一個月的收入,真想天天過燒烤節”,這是在第二屆磨黑古鎮燒烤節后一位商家說的。
據統計,2021年,即便受疫情影響,全縣接待游客仍達410.7萬人次,同比上升29.9%;旅游收入34.6億元,同比上升22.5%。寧洱縣以盤活旅游資源,讓群眾腰包鼓了,走上了鄉村振興致富大道。
原標題:《踐行囑托再出發 鄉村旅游托起了寧洱縣百姓致富的“金飯碗”》
責編:石蕾 實習生倪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