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和交通擁堵是超大城市常見的“城市病”。楊浦區針對停車治理問題,建立區級停車難治理工作專班,探索“五個一點”(規劃建一點,老小區挖一點,道路臨時停一點,公共停車共享一點,機關、企事業單位開發一點),通過平臺從不同的維度、多視角對區域、街道和停車場站的動態停車供需關系進行實時監測、趨勢預警,并利用停車共享分析等方式,來支持相應的決策處理。
熱點區域趨勢研判
在一些主要商圈、醫院、學校等區域,車輛擁擠、臨時停車等現象往往會影響周邊道路的正常運行。楊浦區通過實時監測熱點區域、周邊區域停車飽和度水平以及道路擁堵程度,對停車問題進行識別,為高峰時段臨時疏解方案,如錯時共享停車、臨時停車區域設置等提供數據和可行性依據。
停車數據智能預測
為有效幫助用戶避開泊位緊張的停車場,同時也為了降低大量尋找停車泊位的車輛所帶來道路交通負擔,楊浦區城運中心結合區域內停車場的實時數據以及歷史數據,運用機器學習先進算法,對各個停車場未來30分鐘和1個小時的剩余泊位進行短時預測,并對飽和程度進行分級預警。預測結果可以進一步通過互聯網提供給市民,使其開車出行前,就能提前預知到達目的地時可能的停車情況。
交通體征多維掌控
平臺的交通動態體征模塊,可以呈現楊浦區停車需求的各種實時特征,包括24小時停車飽和度、周轉率等指標的變化趨勢曲線、日間夜間停車需求的差異程度、周末和工作日停車需求的差異程度,以及區域內不同類型,不同區位停車場需求的差異程度等,從而比較綜合地體現楊浦區宏觀動態的停車供需趨勢和特征。
此外,在飽和度、周轉率等指標的變化趨勢曲線中標出了歷史同時段平均水平曲線,通過對實時停車狀況與歷史同時段水平的比較,來反映當前停車供需是否存在突發異常狀況,是否需要交警支隊介入引導和管理。
楊浦區城運中心通過交通運行態勢平臺的建設,對區域內靜態交通實現智慧化管理;通過停車數據融合,對停車現狀問題形成統一認知;以熱點區域停車分析為手段,動靜態交通協同優化,緩解區域交通擁堵痛點;通過多元大數據分析及智能算法,賦能委辦局實現業務場景決策支持,同時提升了區域內的民生體驗。
隨著“一網統管”不斷建設和推進,楊浦區依據“治理融合化、業務管理智能化、決策制定精準化、信息服務一體化”的思路,以發展綠色出行為基礎原則,精準觸達“基本民生”,創新發展“品質民生”,助推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向縱深發展。
原標題:《靜態交通智慧化管理,楊浦這樣實現→》
責編:周晶 實習生李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