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寧波機場路與云飛路口,增加了一條用于工程車降速的渠化隔離帶,隔離帶的半圓上設置兩面45度角的高桿凸面鏡,在該路口,右轉彎的工程車都會主動降低車速,按照標線所示順序行進,有效消除了道路安全隱患,提升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水平。這正是寧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江北大隊洪塘中隊為破解工程車右轉彎盲區難題而推出的新舉措之一。
同時,就工程車右轉彎造成交通事故問題,寧波交警推行工程車“兩定一讓”的管理舉措,即指定線路、車道行駛,右轉彎必須先停車觀察,確保安全后方可通行,并統一在寧波行駛工程車的駕駛室、車尾張貼提醒標識,對事故易多發路口進行渠化改造,實施電子警察抓拍、行車軌跡倒查。如今工程車“右轉彎讓行”遵守率已達99%以上。
在寧波推行“七個一律”機制,對違反“兩定一讓”、“五必五須”等規定的,一律停用停辦通行證;車輛狀況、裝置等未達標的,一律不予辦理通行證;違法逾期未處理上路的,一律扣留車輛;發生亡人交通事故的,一律對企業開展深度調查并嚴肅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將駕駛人、車輛、企業牢牢捆綁,通過剛性舉措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一起亡人交通事故,往往會給一個家庭甚至是數個家庭帶來毀滅性災難。如何“防重大、控較大、減總量”?寧波交警在全面推進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專項行動的同時,也在道路安全整治、推行管理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全力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
“今年,我們花大力氣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堅持預防為主、抓本治源,以近年來發生過亡人交通事故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多發的點段為重點,通過回頭溯源,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基礎設施、安全設施以及道路環境方面存在的風險隱患,有效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切實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寧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寧波鎮海,九龍湖大道與寧鎮公路是兩條串連起鎮海全境的交通大動脈,交通繁忙、隔離帶開口多,交通設施不完善,交通事故經常發生。為打好重點道路安全隱患綜合治理攻堅戰,鎮海成立由區道安辦牽頭,公安交警、建交局、屬地政府、工程設計單位等參與的專班,明確整改措施和責任單位,先后投入資金550萬元,增設中央隔離護欄6000米,貨車內輪差右轉防護設施14處,改造路口非機動車、行人二次過街設施8處、安裝交通信號2處,提升照明設施15處,消除綠化視線遮擋30余處。通過工程改造、道路隱患治理和精細化交通安全宣教,昔日的寧鎮公路和九龍湖大道煥然一新,2021年,兩條重點道路亡人事故同比下降90%。
寧波市、縣兩級建立了由市長、區(縣)長任組長的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協調小組,涵蓋公安、交通、住建、行政執法、市場監管、教育和應急等12家職能部門,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專項治理事故多發點段。重點推進公路隧道、臨水臨崖、路側開口、平交口、穿鎮穿村及農村公路交通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并對所有排查出來的道路隱患實行對賬銷號,限期治理,確保形成治理閉環,累計排除上萬個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點。針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交通事故多發路段,實行省、市、縣三級掛牌治理,去年,41處掛牌路段均完成治理驗收;針對20處近年以來發生過亡人事故的平交路口、穿村過鎮及臨水臨崖路段,全部落實“三必上”“五必上”措施;針對部分事故多發的鄉鎮(街道),制定實施交通安全“四色預警”機制。
與此同時,寧波交警在全國率先將“騎電動自行車必須戴頭盔”納入地方性法規,使全市城市道路、公路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頭盔佩戴率分別達到了95%、90%以上。在全國首創的交通標志“注意老人”正式“上線”,在努力提升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積極為老年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除了加強對重點車輛管控、重點人員關注,寧波交警還創新建立了市、縣兩級道路交通事故傷者分級預警和救援機制,開展警醫聯動,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危重傷員救治組,負責急危重癥傷員的會診和搶救指導工作。
同時,寧波交警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嚴監管、強整治、優教育,全力治理道路安全之“痛”。針對“馬路殺手”超載車輛,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堅持路面嚴查和科技輔助并舉,會同寧波市交通運輸部門建立公路“百噸王”監測數據共享,并由公安交警市、縣兩級情報中心精準研判打擊。推動建立寧波全市工程車通行智能化管理模式,加快推進全市貨車新版通行證管理系統,推動工程車“一車一碼”評估系統上線……這些做法,確保工程車通行從申領、到評估,再到上路通行,全程都是服務數字化、管控智能化,形成了一套“管、防、整、治”的高效工作機制。
責編: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