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以數字經濟拓展發展新空間

強化應用 開拓創新

2022-04-07 16:04:00 來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近年來,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創新發展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已逐步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規劃和舉措,強調要發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大理白族自治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應用、開拓創新,“數字大理”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智慧教育

強化智慧場景應用實踐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大理州與中國電子系統、北京千方科技、上海亮風臺等行業領先企業合作,加強數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并以豐富的場景應用實踐關鍵核心技術應用,不斷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與應用能力。

一是強化城市感知能力建設。以智慧交通、全域智慧停車等項目的實施來不斷提升城市感知能力,完成全州智慧停車平臺部署和應用程序研發,構建“全州一個停車場”;建成36個路口智能信號控制機、12個路口復合型電子警察系統,14個高位監控系統安裝完成,部分路段已實現智慧化交通管控。二是著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建設完成大理州市域社會治理智慧中心,通過匯聚全州社會治理數據資源后進行融合、分析、研判、處置,實現社會治理的全域感知、調度指揮和分析決策等功能。同時,新一代公安信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完成,并在“蒼洱云”上部署。截至2021年底,全州利用智慧化平臺協助破獲刑事案件701起,協助查處治安案件808起,救助群眾819起,為全州社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實施智慧教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完成18所學校149個班的智慧課堂建設,全州(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網絡閱卷培訓實現全覆蓋,完成83所學校大數據精準教學培訓,82間數字閱覽室完成施工。四是部署“愛衛釘”平臺構建新型愛國衛生數智生態。在全州12縣市上線推廣部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數字化平臺“愛衛釘”,使用覆蓋573942戶,約229萬人,涵蓋27539個重點點位,形成一鍵掃碼,快速上報問題機制。完成10個縣的系統平臺建設,能夠快速對接新冠疫苗接種系統、創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的智能化管理優勢讓為民服務更貼心、問題辦理更精準、宣傳發動更有力,全民愛衛新格局加快構建。此外,智慧文旅、智慧醫療、科技治超等場景應用正在逐步拓展。

大理理政中心

搭建安全可控數字底座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大理州堅持以PKS(飛騰處理器+麒麟操作系統+安全能力)為底座的C體系技術路線,以數據為核心,以“蒼洱云”、數據中樞、理政中心建設為抓手,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安全可控數字經濟底座。

一是“蒼洱云”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基于國產PKS技術路線打造國產信創“蒼洱云”平臺,目前一期項目已竣工,為各委辦局提供云計算、云存儲、云網絡、云安全、云備份、云運維等云資源服務并滿足實時彈性擴容需求,同時,為確保數字政府建設的集約化、標準化、科學化,大理州各級政府機構部門統一部署到“蒼洱云”,目前,25家州級單位41個系統已上云用數。二是加快數據中樞平臺建設。數據中樞能夠通過數據的采集、計算、整合與治理,實現數據的標準化、資產化、服務化與價值化。目前,數據中樞數據中臺軟件產品部署、政務共享交換平臺已搭建完成,正在開展數據中臺與大數據平臺的聯調測試工作;法人庫、宏觀經濟庫接入數據已整理完畢,具備展示條件;其他人口庫、證照庫等4個基礎庫以及教育體育庫、文旅庫、生態環境庫等5個主題庫模型設計已完成,正在歸集建庫數據。三是信創創新中心平穩運行。中心以PKS適配認證、信創+聯合攻關、人才教育培訓、信創成果展示推廣等信創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打造基于信創+新一代云架構的“蒼洱云”、數據中樞的大理州數字經濟安全底座為重點,以拓展智慧場景的信創+新技術應用為抓手,著力將大理建設成為全國信創+數字經濟的示范城市。中心建成以來,已開展了83場共計3000余人次展示培訓。四是理政中心投入運營。項目通過應用政府數據資源要素,實現城市運營的集中監控、統一指揮和協同聯動,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理政中心總建筑面積2076平方米,設有理政指揮中心、會商決策室、分析研判室、協同調度室、融合通訊室等場所,已接入數據共享平臺、“蒼洱云”平臺、公安視頻系統等21套系統數據,為全州提供音視頻融合通訊、協同調度指揮、輔助決策的場所和業務系統支撐。該項目已于2021年11月11日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

信創產業園

率先開展數據要素治理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大理州率先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試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一是積極開展數據要素治理。大理州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15日簽訂了共建數據治理工程試點城市合作協議,躋身“全國城市數據治理工程”首批試點城市。目前,全州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完成部署和配置,已完成州級部門數據目錄編制3575條、縣市數據目錄編制12099條,已歸集近100家單位、共計1TB數據,約10億條。著力開展系統適配工作,完成智慧消防系統、全域智慧停車云平臺、公安執法音視頻系統等17個系統適配,智能排號、數字檔案等6套系統正在進行適配測試,12套信息系統正在開展方案設計。二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理州引進了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訊飛、京東(云南)數字經濟有限公司等一批數字經濟頭部企業,不斷壯大大理數字經濟產業實力。同時,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進程。紅塔集團大理卷煙廠打葉復烤原地技改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完成后,將實現工藝的優化和設備、生產線的智能化與自動化,該項目預計2022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皇氏來思爾乳業年產20萬噸高原特色乳制品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也在有序實施,建設以智能化工廠為核心的來思爾全產業鏈數字孿生平臺,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可視化、精益化,將大幅度提升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鶴慶北衙礦業數字化礦山建設項目、歐亞乳業智慧工廠項目等也在加快推進。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6.6億元,增長10.5%。

無人駕駛汽車

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 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

大理州聚焦數字經濟發展重點產業,立足大理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以長城自主知識產權計算機整機生產為切入點,突出重點,破題開局,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年產30萬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整機生產線建設項目自2020年5月22日簽訂投資協議,工作專班掛圖作戰、倒排工期,每天24小時三班倒不間斷連續施工,于2020年6月10日完成項目建設,6月22日實現產品下線,項目自簽約至建成耗時不足20天,1個月實現產品下線,跑出了“大理速度”。長城(信創)制造基地生產線項目的實施,為企業落戶大理打了一針強心劑,大理州也由此開啟了數字經濟的大門,為大理州破局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該項目2020年實現產值2100萬元;2021年實現產值3億元。隨后,大理州乘勢而上,相繼引入科大訊飛墨水屏生產線、中國聯合網絡通信無人機生產線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產業,數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為大理州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信創創新中心

強化領導建章立制 規范數字經濟發展

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必須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大理州成立了由州委書記、州長任雙組長的大理州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設立了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負責數字經濟發展工作,并明確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能職責,建立了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制度、專家顧問機制、分級負責機制等各項機制,全方位加強數字經濟領導。同時,為規范全州數字經濟發展,大理州依托中國電子產業生態體系,按照全州“一盤棋”布局,全州統一上云:全州政府信息系統統一部署到“蒼洱云”,加快云計算、數據儲存、容災備份、網絡安全等云平臺服務能力建設,集約化數字經濟各類資源;統一技術路線:全州各縣市、各部門、各州屬企業的信息系統、硬件設備統一實行以PKS為底座的C體系技術路線,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務數據安全;統一規劃:對全州數字經濟發展方向、技術路線、建設步驟等進行統籌部署,并結合不同地區實際情況,科學引導各地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統一感知:全州范圍內道路、交通、視頻等感知設備統一標準、統一儲存、統一管理,規范感知數據計算、存儲、使用,避免重復建設;統一建設:數據中樞、理政中心等核心基礎設施由州級統一建設,各級各部門不再新建相關設施設備,醫療、教育、環保、旅游、交通等智慧場景應用,全州統一建設標準,強化運營管理,確保全州數字經濟規范發展。

大理洱海

全方位多向發力 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數字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為全方位加強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大理州積極與國內行業領先企業接洽合作,與中國電子系統公司等央企合作,合資成立了數字大理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為大理州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為從底層系統解決數字經濟安全問題,大理州加強與中國系統等領軍企業合作,統一技術路線,打造了全國產的PKS自主安全體系,為大理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大理州超前謀劃,科學布局,制定了《數字大理項目建設指導意見》、《大理州公共數據管理暫行辦法》、《大理州城市大腦頂層設計方案》,正在擬定《大理州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其中“大理州城市大腦”項目通過層層角逐,榮獲“2021年IDC未來運營領軍者”優秀獎、入選標準化支撐政府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50強。各項意見、辦法的制定施行,進一步充實完善了大理州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大理三塔倒影公園

原標題:《大理州以數字經濟拓展發展新空間 強化應用 開拓創新》

責編: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