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期“路長大課堂”順利開講。18處鎮街的路長、5家公路站負責人和2家養護保潔單位齊聚一堂,參加講座。區交通運輸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養護科負責人和路橋高級工程師,分別就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方案、路橋內業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及“路長制”APP推廣使用,進行了專題輔導講解和互動交流答疑。
自5月1日起,新區“路長制”APP也將正式啟用。各級路長利用該軟件操作,讓公路巡查、隱患排查、整改落實和交辦反饋等越來越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推動“路長制”實施提檔升級。
前不久,一塊塊制作精良、醒目美觀的“路長制”公示牌,陸續設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一條條農村公路的顯著路段。藍底白字的公示牌,向群眾公告了路線名稱編碼、起訖地點、養護里程、行政等級、路線信息二維碼和監督電話等內容。其中路長姓名、路長職責、區路長辦公室聯系方式等欄目,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清楚表明了路長人員信息、具體承擔的職責和聯系電話,便于社會群眾對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運營進行廣泛監督。
同步,西海岸新區管委印發了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大功能區各鎮街道及有關部門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推行 “路長制”,是落實農村公路管養主體責任的重要舉措,是全區農村公路管理人員在路長的統一領導下,對區內農村公路、隧道、橋梁、附屬設施、路容路貌、綠化和路域環境衛生等實施全面綜合管理的制度。
實施“路長制”,旨在建立由區、鎮街、村和涉路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全方位管理體系,發揮區級執法隊伍、鎮街級監管隊伍和村級護路隊伍的積極性,實施新區范圍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全覆蓋無盲區、全天候無間隙,讓農村公路成為群眾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區目前有農村公路760條,總里程達1680.407公里。覆蓋 18處鎮街、977個行政村和社區居委會。其中,縣道13條212.607公里,鄉道87條524.424公里,村道660條943.376公里。全區基本形成了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路為脈絡的路網體系,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群眾幸福指數提升,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保障。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區農村公路由于歷史欠賬多、資金投入不足、設計標準不高、運營時間長,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設輕養護、養護管理力量薄弱、養護主體重疊責任不清、精細化養護不足、配套設施不夠等短板弱項。部分道路有破損現象,路況質量不高整修恢復滿足于小修小補。個別橋涵病害增多,承載力變弱,搶修不及時。一些道路存在隨意占路經營、亂填亂挖、傾倒垃圾、排放污水、亂設非公路標志等問題,路政管理跟不上形勢發展,路產路權得不到有效維護。
“路長制”的實施,讓不同等級的公路有了“監護人”。路長分區總路長、鎮街路長和村路長三級,分別由區、鎮街和行政村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分層級履行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路域環境整治、路產路權保護、防汛防臺風及除雪防滑等應急處置職責。在區級層面,成立路長辦公室,設在區交通運輸局,承擔路長制組織實施、協調推動具體工作。成員由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綜合執法、城市管理等相關部門和鎮街組成。建立路長制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對各級路長履職盡責情況進行考核監督評估,協調各成員單位解決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
在貫徹落實“路長制”中,新區農村公路將實行養護管理規范、養護技術標準、養護工人著裝“三統一”制度,打造西海岸公路養護品牌。鑒于農村公路里程長、分布地域范圍廣、養護管理壓力大的情況,還創新推出縣鄉村道養護片區制。全區劃分為東部、西部、南部、東南部和北部五大養護片區,每片區涵蓋三至四處鎮街,由相鄰基層公路站統一協調調度。
目前,1位區總路長、18位鎮街路長和130位行政村路長已全部到崗到位,成為農村公路管養的“路保姆”“路管家”。新區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全面鋪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覆蓋縣鄉村道的“路長制”全面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調、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養護管理格局基本形成,農村公路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穩步提升。
未來,新區農村公路路產路權將會得到進一步保護,群眾愛路護路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路域環境綜合治理不斷邁出新步伐,暢安舒美優通行環境進一步顯現,公路執法監管力度持續加大,侵占公路用地、盜損公路設施、亂搭亂建行為得到有力遏制,人民群眾對公路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觸手可及。
責編:石蕾 實習生范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