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紅色田心”?煥然一新

2022-05-03 10:46:00 來源:人民網

九十多年前,地處深山的分宜縣鈐山鎮田心村因交通閉塞、易守難攻,成為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北路辦事處主要活動地區;分宜縣第一個黨支部就在這里成立。這片紅色熱土見證了曾經的崢嶸歲月……

改革開放后,田心村發生著可喜的變化。但因交通不便,發展仍受到嚴重制約。“田心村紅色革命舊址眾多,綠色山林資源豐富,可惜這些寶貴資源‘藏在深山無人識’。”田心村黨支部書記王孟說,“原先的水泥路不好走,到集鎮都要轉好幾趟車,村里的壯勞力留不住,紛紛外出謀生。”

摸清了阻礙發展的“癥結”,分宜縣對癥下藥:去年8月,一條長達5.2公里的柏油路通到了田心村。4月27日,記者驅車從鈐山鎮出發,沿省道分安線行駛約10分鐘,轉入蜿蜒盤旋的盤山公路,20分鐘左右便來到田心村。進村后,只見樹木蔥蘢,溪水潺潺,鳥兒時而低飛盤旋,一幅美麗生態畫卷呈現眼前。

路修好了,產業活了。田心村依托豐富的山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了200余畝草珊瑚,銷往南昌的醫藥公司。今年,田心村又與泰和縣的客商合作,種植了300畝牧草,并按每噸300元的價格包銷給客商。村“兩委”還爭取到鄉村振興專項資金100萬元,建設了工廠化育秧大棚,出租給種糧大戶,每年租金收入約8萬元。“集體經濟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更加高漲。”王孟說。

路修好了,旅游旺了。田心村紅色資源豐富,為了用好用活紅色資源,田心村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去年,退休老支書周年生受聘為鈐山鎮“紅色導師”,承擔村史講解工作。“村里統一規劃建設,將散落的革命遺址串點成線,又建起村史館、紅軍食堂,前來研學旅游的大巴車一輛接一輛。”周年生笑著說。去年,田心村入選第二批省級“紅色名村”,“紅色田心”的招牌更響了。

路修好了,村民樂了。種糧大戶李宇在田心村及周圍村莊流轉了3000畝田地,引進旋耕機、收割機、無人機等,機械化種植水稻。“現在路好了,設備派上了大用場。”李宇告訴記者,今年他又添置了拋秧機,如今,從育種、拋秧、田間管理、收割到烘干,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修好致富路、幸福路,田心村煥發新活力。去年,村民平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下一步,我們要用好田心村的資源,把‘紅色田心’建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王孟說。

【短 評】

“山路十八彎”變成了“康莊大道”,偏僻的小山溝田心村煥發新活力。

星光不負趕路人。經過一代又一代田心人的努力,這個小村莊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年輕一輩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如今,“紅色田心”人心齊、產業活、旅游旺,正朝著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闊步前行。

原標題:《“紅色田心” 煥然一新

責編: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