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上的別樣“警色” 成都公安交警組成“安全團隊”守護綠道

2022-06-27 11:00:00 來源:人民網

巡警在綠道進行巡邏防控

要問今年成都什么最火,非“新鐵人三項”莫屬,環城生態公園綠道騎行、公園綠地露營、爬龍泉山看日出。其中,環城生態公園綠道由100公里的一級綠道連貫而成,78座綠道橋梁相接,是成都市民新晉網紅運動打卡地。

昨日,雨水連綿,下午時分,趁著雨勢稍停,一行人立即奔赴環城生態公園綠道,他們不是來騎行的,也無心欣賞風景。他們是誰?是來干什么的?

長達100公里的綠道之上有飛馳的單車,有步行的市民,有年幼的兒童……如此復雜的一個環境之下,隱患,是否存在?安全,如何保障?這就是上面一行人奔赴綠道的目的。他們中有交警、派出所民警、分局巡警,共同組成安全團隊,主動出擊,守護綠道安全,同時也為“綠道”問診把脈。

守護篇

鏡頭一:巡邏防控

不遺漏任何細節

昨天,在環城綠道錦城湖段巡邏的是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的4位巡警,他們巡邏工作很細致,除了綠道的主道之外,草深人少之地也要巡邏到,保證不遺漏任何地方。

巡警銀陽羊走在最前面,他注意觀察著四周的情況,盡管沒有烈日當頭,一圈巡邏下來,全副裝備的巡邏隊員們仍是滿頭大汗。

“現在綠道騎行火,通過我們的巡邏防控,守護大家的安全。一旦發現有任何的安全隱患。我們立即就處理。”銀陽羊說。

鏡頭二:文明勸導

現場消除不文明交通行為

在一處橋梁的下坡處,成都交警六分局三大隊副大隊長陳迪在進行文明交通的勸導。有家長讓小朋友坐在共享單車車筐里騎行,有人將電瓶車騎上綠道,還有人占道騎行。陳迪一一對其進行安全提醒。

“這種下坡路段,更應該注意安全,提前就要減速,一定不要突然急剎車,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陳迪告訴騎行者千萬不能大意。交警部門為了保障安全,還專門制作了反光警示條,貼在自行車的車身上,讓夜間騎行更為安全。

鏡頭三:細致守護

玩水危險及時提醒

與此同時,石羊派出所副所長萬書也帶隊在開展工作。在綠道一處臨水地段,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一位騎行的家長正帶著孩子在玩水,萬書對家長說,“水邊很危險,一定要做好防護,看好孩子。”家長連連點頭。

萬書告訴記者,綠道上人多車多,經常有家長因為孩子走失求助,民警都幫家長把孩子找了回來。同時,派出所還聯動跑步愛好者,成立夜跑團,守護夜間的安全。

鏡頭四:市民感受

心里覺得踏實

綠道上的“警色”,讓騎行的市民覺得非常有安全感。“騎行綠道的感覺非常棒,看到綠道上有警察的身影,更讓我心里覺得踏實。”市民何先生說。

專門從外地到成都來騎行的蘇先生深有感觸。“綠道畢竟不同于大街上,但是仍然能看到警察巡邏執勤的身影,我覺得很好,安全有保障。”他說。

問診篇

連日來,成都公安交警組成的“安全團隊”對環城生態公園綠道100公里進行了仔細踏勘,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解決之策。

1.全分離獨立路權未實際形成

全環共計發現有48處綠道與市政道路或者沿線自主踩踏形成的平面交叉口,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均可經該48個交叉口駛入。保安值守時間為8∶00-18∶30。黃昏、夜間時段綠道成為了管理真空時段,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解決之策:對沿線出入口設置物理隔離,從源頭上杜絕汽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駛入錦城綠道,減少交通安全風險隱患。

2.標志標線設置不規范

部分橋區路段未施劃中心分道實線,一旦出現交通事故或者交通意外,存在無法劃分責任的風險。橋梁在下坡路段未設置有減速行駛標志。綠道與市政道路相交平交路口無明顯警示、減速行駛標志。

解決之策:全環涉及下坡路段、平交路口以及轉彎、陡坡路段的,要設置減速行駛標志。

3.缺乏導視系統設計

綠道內未設計有導示系統,部分游客騎行后,不清楚其騎行方向。一旦發生治安、交通案件,游客無法清晰描述自己所在位置,并且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后,也無法迅速準確趕到案件發生地點。

解決之策:對錦城綠道的導示系統進行科學設置,便于游客實時掌握自己的運行軌跡和位置,也便于發生治安、交通案事件時,公安機關能夠及時到達案事件發生地點。

責編: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