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日常養護。受訪單位供圖
打開寧鄉地圖,可以看出全市地域呈東西向長條形,而橫黃公路(X005線+X211線)是聯通中西部地區的主要通道之一。寧鄉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消息,“老橫黃公路”最早于1958年建設,依靠地方民力、物力、財力,當初僅是窄窄的沙土單行道,后陸續拓寬提質為兩車道的水泥公路。
寧鄉以西是含婁底、冷水江、邵陽、懷化等在內的湖南大半版圖和四川、貴州等祖國的大西北,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東西向相匯的車流、人流、物流在此極易“梗阻”,因為“行路難”而成為“交通瓶頸”。
為完善區域路網,推動區域經濟和全域旅游發展,寧鄉市于2009年完成新的橫黃公路建設,線路全長15.2公里,起于橫市鎮金山,終點位于黃材水庫主壩下。按照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12米,路面寬9米,設計時速60公里。2015年又在原水泥路面基礎上進行了瀝青路面提質改造,2018年完成全線道路亮化工程。
突破“手腳無法伸展”的局限
讓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等文旅產業更加繁榮
如果交通阻滯就難以邁開“外銷”的步伐,而橫黃公路突破了寧鄉西部地區鄉鎮“手腳無法伸展”的局限,促進了文旅產業繁榮。該路和黃溈公路一起,將溈山風景名勝區、千佛洞景區、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炭河古城景區和青羊湖風景名勝區串珠成鏈,充分發揮了交通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打造了具有影響力的寧鄉文化旅游產業風景線。
寧鄉有“青銅文化之鄉”的美譽,黃材鎮炭河里曾出土過國寶“四羊方尊”和“象紋大銅鐃”“人面方鼎”等珍貴青銅器。2017年7月,湖南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炭河古城文化旅游景區開園,景區依托炭河里國家遺址公園,深度挖掘湖南文化根源,采用宋城品牌“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的主營模式,以國之重器“四羊方尊”的傳奇故事為主線,融歷史文化和現代高科技于一體打造了《炭河千古情》。
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炭河古城景區由橫黃公路連接,還可直達青羊湖風景名勝區。開園以來,景區共簽約旅行社300余家,開通了長沙、株洲、湘潭、婁底等湖南地級城市“炭河專線直通車”,600多萬游客途經橫黃公路,真實感受了三千年前的西周社會、文化、生產、生活場景和璀璨的西周青銅文化、禮樂文化。帶動當地居民就業5000余人,撬動消費10億元以上。
橫黃公路線路充分尊重山村肌理,堅持綠色生態發展意識。受訪單位供圖
公路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
鄉風文明主旋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精神力量
橫黃公路是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溈山鄉聯通寧鄉城區的最主要通道的一部分,該鄉茶葉綜合產值達數億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溈山毛尖”正依托橫黃公路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公路沿線橫市鎮的煙葉、艾葉,黃材鎮的辣椒、大米、獼猴桃、建材等產業,知名度不斷攀升,銷路不斷拓寬。昔日無人問津的小村落成了如今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越來越多的農戶正享受到交通發展帶來的“紅利”。隨著產業發展,帶動了沿線的公路提質、屋場建設、庭院打造,讓路旁一個個古老的村落美如畫,鄉風文明主旋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精神力量。
橫黃公路連接的一條條平整干凈的水泥路蜿蜒前行進組入戶,路旁的綠地一望無垠,水清岸綠、田園阡陌如同畫廊……在橫市鎮仁橋村,村民都說:“我們在家門口就能逛公園!”該村將公路和小微水體融入到村莊風貌以及人文歷史、鄉愁記憶中,在周邊點綴水車、涼亭、小橋等景觀,綜合整治后的優美環境,不僅是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還吸引野鴨、白鷺紛紛來“定居”,成為該村打造“四季果園,醉美仁橋”的一道風景線。
公路沿線的黃材鎮黃材村建設有蘭芳、門前灣、大屋垸子、何家灣等美麗屋場。這些地方大力倡導鄉風文明,設有村民規約墻、農家書屋、文化長廊、風尚堂等多個場所,引導村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針對群眾白天外出勞作、晚上不便外出的情況,黃材鎮溈濱村通過舉辦“屋場夜話”活動,利用晚上閑暇時間,在村民廣場、農家堂屋等場所,組織群眾就近座談交流,把干群議事平臺搬到方便群眾的家門口,了解民情民意,現場答疑解惑,幫助解決生產生活難題,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
橫黃公路集“交通、生態、旅游、景觀”于一體,實現了路、景、業、人的融合共興、和諧共生。受訪單位供圖
大力推進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
切實提升公路服務水平
橫黃公路作為連通寧鄉西部各鄉鎮的交通動脈,是寧鄉全域旅游中的一條重要通道。公路的設計和施工均嚴格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要求。線路充分尊重山村肌理,堅持綠色生態發展意識,因地制宜進行特色環境打造。全線路基線形優美、堅實穩定;路面平整、橫坡適度、行車舒適;路肩整潔、邊坡穩定、排水暢通;橋涵、構造物良好。全線栽種行道樹約6800株,灌木約6100株。
據了解,寧鄉市交通運輸部門通過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延伸完善市域內國省干線公路和縣道養護模式,形成了權責清晰、齊抓共管的公路管理養護格局。橫黃公路全線交通安全設施設置規范齊全,清洗及時;標志標線設置規范、清晰醒目,無污染,無明顯缺損;路面平面交叉設置規范合理,百米樁、里程碑、輪廓標、道口柱等設置規范、齊全。
2018年投入約600萬元完成全線道路亮化工程,通車以來未發生重大及以上交通安全責任事故和安全生產事故。線路有24臺公交車(118路)經過全線,每5至15分鐘發班車一次,能夠滿足群眾日常出行需求。公路區域內黃材、老糧倉兩個交通運輸管理站(公路養護管養站、交通運輸綜合執法中隊)負責全線的日常養護、路產保護和路域環境治理,日常巡查到位,進一步保證了群眾出行安全和公路運營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17年益婁衡高速公路通車,橫黃公路與益婁衡高速橫市互通實現無縫對接,寧鄉西部鄉鎮半小時上高速夢想已變成現實,更多的寧鄉人有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臺,去實現他們的夢想,成就他們的人生。
原標題:《建設最美農村路 叩開鄉村振興門——橫黃公路助推鄉村振興見聞》
編輯:張昊 尚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