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陜西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精神,大力弘揚“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不斷鞏固全省國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創建工作成效,提升秩序管理精細化水平。8月4日,陜西省國省道交通秩序管理精細化提升暨“百日行動”現場推進會在西安市長安區順利召開。
“通過深入推進國省道秩序管理精細化提升和交通安全‘百日行動’,提高政治站位,牢記‘國之大者’。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省廳黨委的工作要求,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堅決打贏交通安保這場硬仗?!笔」矎d領導再部署再動員。
“聚焦‘五大硬仗’和‘兩個攻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作為,重點攻堅,全力推進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確保我省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全力推進推動夏季突出違法專項整治百日行動走深走實?!笔」矎d交警總隊總隊長劉偉強調。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近年來,在公安部交管局、市委、市政府、省交警總隊、市公安局的領導下,西安市公安交警支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凝心聚力推進“迎盛會強整治護平安”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動”,構筑堅實可靠的國省道交通安全防控體系,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地感到安心、放心、舒心,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安全感。
高位謀劃
推動黨政主導“一盤棋”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以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為牽引,以國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創建為抓手,全面落實部交管局、省廳總隊‘百日行動’部署要求,奮力開展全域治理,強化示范引領,構筑了堅實可靠的國省道交通安全防控體系?!蔽靼彩泄簿指本珠L、交警支隊支隊長馬步理表示,近三年,西安市國省道交通事故起數平均下降8.8 %、死亡人數平均下降10.1 %;全市連續三年未發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較大交通事故。
初心不改守平安,砥礪前行向未來。截至2021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1316.3萬人,管轄公路總里程13640公里,其中國省道共計1588公里。國省道既是交通運輸主干線,又是群眾出行主干道,既聯系城市道路,又穿越鎮區村莊,由于交通方式構成多元,參與人員結構多樣,導致管控壓力加劇,安全形勢復雜。
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 西安公安交警探索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主責、部門聯動、街辦主抓、村組響應”的交通安全綜合治理體系,為國省道示范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化“一體化”統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交安委牽頭抓總作用,近三年來召開市級交通安全專題會議16次,將國省道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安全生產考核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全面落實“一書一函”常態化督導檢查機制,開展專項督導檢查23輪次,發送各類提示函、警示函589份,排查治理各類安全隱患點段1200余處。
完善“基礎性”交通安全設施。去年以來,全市交通設施累計投入約2.9億元,施劃交通標線82萬平方米,制作安裝各類標志牌1.27萬面,1915處信號燈實現聯網聯控,打造綠波帶153條,長度超330公里。
強化“多部門”聯動協作配合。近年來,西安公安交警先后建立路警、警保、警企、警醫、警救聯動合作機制,職能互補,有效彌補了警力缺口,提升了警務效能。目前,全市機動車登記服務站97個、警郵合作點72個、警保隊員290余名。與應急、交通、衛健、城管、消防等單位共同形成“四位一體”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機制。與29家醫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警醫聯動救援救助機制。與氣象、交通、城管等部門建立惡劣天氣四級應急響應機制,實現管制封閉、疏導分流、信息發布一體運行,無縫銜接。
科技賦能“情指勤輿”
一體化運作提升實戰能力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幾年,生活在西安的市民有一個普遍的感受:導航上代表擁堵的紅線越來越短了,出行更加通暢了;路口的信號燈如同長了“眼睛”,總會根據路面實際情況改變顏色。
這背后,是西安公安交警以科技為支撐,建立“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工作機制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西安公安交警全力打造“情指勤輿(督宣)”現代交警警務運行機制,全面推動公安交管“業務流、數據流、管理流”深度融合,構建合成作戰中樞,讓“最強大腦”24小時服務“實戰應用”,全面推進警務工作轉型升級。
“通過搭建智慧大腦實戰指揮平臺,支撐‘三大系統、五大平臺’, 建成了‘公安網私有云、視頻專網私有云、互聯網電信云’三朵云,應用全國領先的‘太空艙’模塊化機房,智能化存儲自有數據,全方位服務實戰指揮?!瘪R步理說。
去年以來,支隊科技信息化建設總體投資1.01億元,新增監控卡口1127套,配發執法記錄儀7610部,打造智慧戰車400輛、鐵騎360輛。
與此同時,西安公安交警支隊建設事故分析預警實戰平臺,堅持“情報主導、合成作戰、精細治理”的理念,將集成指揮平臺、貨車綜合監管平臺、人臉識別綜合監管平臺、百度智能分析研判平臺統一納入事故分析預警實戰平臺,全量匯集數據信息、搭建研判分析模型、成立五人科級建制工作專班,對“人、車、路、企”各類風險精準識別預警,一體化指揮調度,實戰化勤務部署,實時開展打擊、警示、教育、函告,全方位建立交通安全風險預警、研判、指揮、處置閉環機制,并牽頭在國省道建立9處“數字警務室”延伸應用。截至目前,共發布預警通知220期,預警高風險重點駕駛人1575人、車輛19454輛、運輸企業673次。
今年以來,集成指揮平臺日均預警查處500余例,精準布控查處重點違法43591例;貨車監管平臺日均預警5931條,6月底建成以來共查獲疲勞駕駛193例,安監警示教育1.9萬余例,發函協查3800余例;人臉識別監管平臺日均預警識別98例,累計精準查處失駕307例,渣土車未備案50例;智能分析平臺篩選出嫌疑超員面包車228例,關聯碰撞疲勞駕駛63例,警務運行質效大幅提升。
靶向施策
打出精細治理“組合拳”
交通問題實質上是民生工程,西安公安交警將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作出積極貢獻。
走進長安大隊執勤五中隊(環山路中隊)的數字化警務室,這里實現了集視頻監控、指揮調度、分析研判、布控預警、攔截查處等功能于一體的基層實戰單元;
在107省道下灤村平交路口,安裝的“支路哨兵”通過預警功能提醒交叉口各個方向車輛駕駛員和行人及時做出預判,有效規避了事故風險;
在107省道秦嶺野生動物園段,可以看到馬路中間的“水泥墩護欄”變成了“滾筒式防撞護欄”,當車輛與滾動護欄發生碰撞時,能夠及時矯正車輛行駛方向,避免造成二次事故;
……
近年來,西安公安交警圍繞通行秩序、執法打擊、警示教育關鍵環節,全面開展國省道交通安全“全覆蓋、整鏈條、大起底”式排查治理,不斷提升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實施“路口革命”,規范通行秩序。堅持“一村口一方案、一路段一方案”,對635個交叉口、915個出村口進行優化提升,改造公交港灣,創新非機動車道橋梁式或高架式設置;在17個主要出村路口安裝“支路哨兵”;在子午大道十字等203處路口采取組合式大貨車右轉必停管理措施;長安、高新、閻良等大隊設置60公里客貨分道限速和“貨車專用通道”,對161處國省道交通安全隱患缺口進行封閉,行人橫穿、車輛斜插類交通事故明顯減少,實現了安全、暢通的雙兼顧、兩促進。
開展“三大行動”,嚴管重點違法。堅持“勤務跟著警情走”,全量匯集易肇事車輛運行、易肇事違法多發、易肇事重點人群等信息,調集優勢警力,針對重點路段、時段,持續開展違法查處 “零點、午夜、黎明”三大行動,重點圍繞“三上、三下”開展查處行動,同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進工地1218場次、進農村1136場次、進學校824場次,嚴查易肇事肇禍交通違法行為。2021年7月開展“三大行動”以來,累計查處貨車違法46.2萬余例、兩客一危10.6萬余例、大貨車右轉不停1.5萬余例、酒駕醉駕1.1萬余例。西咸轄區開展“三大行動”以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40.54%。
開辦“馬路學堂”,強化警示教育。與人保財險公司按照“保險出資、交警駐站、合作共贏”的工作模式,首批布設42處流動式交通安全宣傳“馬路學堂”,應用警用版APP,落實柔性化執法,人臉識別登錄、精確評估畫像、精準警示教育,同時在管轄高速公路服務區結合“三道防線”建成3處“馬路學堂”,開展精準打擊警示教育,實現了“警示教育一個、宣傳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累計開展警示教育11萬余場次,“面對面”宣教超150萬人次。
依托“融媒矩陣”,創新宣傳形式。西安交警“融媒體矩陣”分類制作發布80余期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在“馬路學堂”、車駕管、違法處理、駕駛員考場等311處群眾辦事窗口滾動宣傳播放,營造了人人“學安全、要安全、會安全”的良好出行氛圍和強大宣傳聲勢。深入開展“美麗鄉村行”“服務三夏”“七進”活動3000余次。啟動“熒光計劃”,為30余萬輛摩托車、非機動車張貼反光車貼,免費給早晚出行的老年人及務農人員發放反光背心1.5萬余件,構筑了全方位、全鏈條、全景式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大格局。
坦蕩如砥、縱橫交錯的城鄉道路,見證著古城西安日新月異、與時俱進的變化;
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凝聚著公安交警實干創新、擔當作為的堅守。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西安公安交警將堅持問題導向,聚力攻堅整治,扎實推進“迎盛會強整治護平安”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動”,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更加“安全、文明、綠色、暢行、惠民”的道路交通環境。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