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址變身文旅打卡地 解鎖山東濟南旅游新玩法

2022-11-16 14:46:00 來源:新華網

709文化產業園山東小三線紀念館

旅行一定要去游山玩水嗎?并不盡然!漫步于山東濟南,還有那些文藝氣息滿滿的近現代工業風打卡地,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左手傳承,右手創新。鐫刻著工業時代痕跡、留存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除了吸引創意產業集聚,還有博物館、影院等文化設施,機械與文藝、歷史與現代的碰撞,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也正在成長為文化旅游新地標。

JN150創意設計文化工廠

老廠房變身文化創意產業園

坐落在大明湖西南不遠處的銅元局前街西側和少年路南側的山東省造紙總廠老廠房有100多年歷史。如今,昔日的車間和倉庫搖身一變成為酒吧、攝影工作室、展覽館、運動館等時尚場地,造紙廠也變成了獨具風格的文化園區——1908魯豐創意園區。

走進園區,一路上商鋪林立,滿滿工業風的舊廠房注入了新鮮生命,處處充滿著年輕的氣息。站在門前,仿佛穿越到歐洲。曾經的生產渠已經成為清澈見底的小河,與一旁的“百年紙坊”噴泉雕塑主題水幕墻,共同再現了“小橋流水”景觀,成為備受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陳舊斑駁的齒輪、紅磚青瓦的老廠房、銹蝕的鋼鐵……這是位于市中區建新路的JN150創意設計文化工廠。

這里曾是濟南重汽離合廠,上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輛重型卡車——黃河牌JN150型卡車就誕生于此。漫步園區,紅磚、金屬絲網、玻璃窗、帷幌……曾經建筑的輪廓和布局依舊可見,被歲月滋養了半個世紀之后,如今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集劇場、健身、文化、餐飲等于一體的“JN150創意園”。懷舊風營造網紅打卡地

如果找一處現代與復古碰撞最“典型”的地方,那就是坐落在二環西路9555號的紅場·1952文化創意產業園。

它的前身是濟南變壓器廠,如今,這里還原原本本保留著濟南變壓器廠的紅磚墻、廠區架構和鋼房梁,是一座懷舊與現代性兼而有之的工業復古風旅游地。

明艷的磚紅色老廠房、簡約冷酷的工業風建筑、斑駁的墻體、隨處可見的工作室和美食店……讓整個園區充滿故事性和藝術氣息。藝術家在這里找尋靈感,年輕人在這里實現創業夢,文藝青年在這里漫步、閑聊、享受下午茶,濃烈的原創藝術文化氣息充滿園區。

同樣,位于濟南市華龍路579號的“579百工集”,原本是老制造企業和舊貨市場的聚集地,如今,這里匯集了各類別具一格的潮流文化,旨在滿足不同圈層文化及個性群體的需求,為滑板、飛盤、機車、橄欖球等各類興趣愛好者提供場地及配套設施。

如今,老廠房已被改造為木工藝術館,保存其工業風格的同時兼具現代化功能。老廠房的外觀充滿著時代色彩,紅色磚墻依舊保持著原本的歷史滄桑感。相鄰的幾幢建筑物也被賦予了新生,各具個性、富有創意。

579”不僅是門牌號,更被詮釋為“5種美學精神+7種生活態度+9種創新商業模式”。復古、摩登、現代、簡約、街頭等多種元素相互碰撞,獨具特色的場景空間讓游客隨手一拍都是大片,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年輕人來打卡。

579百工集阡陌書店

工業遺存成為“夢工廠”

709文化產業園曾是山東人民印刷廠,于1970年建廠,作為省出版總社書刊戰備印刷廠,為保密起見用代號“709”,當時稱為21號信箱。

如今印刷廠雖然已被改造,但是還完好地保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特色建筑,是一處較為完整的工業遺存。進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舊的磚房、三角形的紅色屋頂,方寸之間,濃濃的年代氣息撲面而來,好似穿越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不遠處的山東小三線紀念館內,一幅幅建設時期的照片高懸空中,工人勞作的場景被一幕幕呈現在眼前,仿佛回到了那段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

工業遺跡衍化著文藝范兒,如今的老廠房充滿時尚、藝術氣息。還有許多電影電視劇也在這里拍攝取景,大型青春勵志、時代情感劇《青山遮不住》就在這里取景,重現了父輩們的光榮往昔。

如今,曾經的廢舊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等工業遺存逐漸轉化為文旅項目,這些特色景觀和所蘊含的人文故事,受到創客、游客的歡迎和追捧,成為濟南文旅新地標。漫步于泉城各個老廠房區,既可追尋工業時代的記憶,又可感受在新時代的文藝情調中,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的交織碰撞,意蘊悠然。

原標題:《工業遺址變身文旅打卡地 解鎖山東濟南旅游新玩法》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