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中國鐵建重慶投資集團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總承包部16標14局項目部承建的中梁山隧道進口正線掘進突破500米 ,標志著該隧道集技術難點多、安全風險多的控制性工程順利推進,實現節點目標。也是項目部開展“創建技術創新工作室,助推項目技術創新”活動取得的成果。
項目員工慶祝中梁山隧道正線開挖初支突破500米
“曹元均技術創新工作室”成立2018年,2021年被中鐵十四局集團命名為第三批“集團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2022年實現了由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到15號線項目的升級添動力,揚帆再起航。
項目部承建的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中梁山隧道為瓦斯隧道,穿越生態紅線保護區,為全線控制性工程。同時該隧道地質環境復雜、施工風險高,先后3次穿越煤礦采空區、13次穿越富水區、3次穿越巖溶發育區、2次穿越核部破碎帶、1次穿越斷層破碎帶、5次下穿鐵路線。創新工作室圍繞中梁山隧道重難點突出問題,堅持守正創新的新發展理念,以安全保質量創新、以質量保安全創新,以安全和質量保進度創新的服務宗旨,扎實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技術創新工作,取得了巖層不穩、巖層積水實干實效。
創新工作室選拔一批業務水平過硬、工作認真負責的技術骨干成立QC活動小組、科研創新公關小組,收獲了《中梁山隧道降低超挖超耗率》、《生態敏感區域隧道施工與水環境影響監測關鍵技術研究》、《下穿鐵路段、微振精細化控制爆破技術的應用》、《燕尾及小凈距段相關隧道快速施工技術研究》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新工藝、新設備推廣中的落實效率,得到了技術專家和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今年5月,在中梁山隧道進口施工通道掘進到掌子面sk0+309.8里程,近十幾個循環掌子面圍巖不穩定,始終處在砂巖、泥巖不斷交替變化且節理裂隙較發育,加上裂隙水的影響,給現場施工帶來極大的困擾。圍巖不穩定對現場的影響表現為,一是經常出現卡鉆現象,對炸藥用量沒法提前準確計算,不能很好的控制超欠挖情況。二是由于圍巖裂隙及滑層較多,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對排危帶來了極大的考驗。曹元均技術創新工作室成員曹元均、何偉、李文慶、牛浩、龔利民等現場辦公,針對以上難題,項目部一方面采取鉆孔過程中根據鉆進速度及巖粉憑經驗來確定炸藥用量,有效的降低了超挖量。另一方面采取挖機進行一次排危,立架之前人工進行二次排危,每次排危現場安全員及技術員全程跟蹤,排危徹底經確認合格后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措施。
今年8月21日,中梁山出口施工通道在SCK0+202里程進行超前鉆孔作業,在2#孔鉆至24m位置時出現較大出水,出水后立即停止鉆孔作業?!安茉夹g創新工作室”成員曹元均、何偉、李文慶、牛浩、韓利儒、安策等現場盯控,查看情況,采取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掌子面附近開挖臨時集水井,并使用大功率高揚程水泵對洞內積水進行抽排,在洞內及洞口位置設置警戒帶,非特殊作業人員不準進洞。8月22日,鉆孔停止出水,根據鉆孔勘測情況及時進行技術交底恢復正常作業,根據巖層情況及時調整施工,保證質量安全可控的情況下順利施工。
項目經理曹元均(右2)總工程師李文慶(右1)工程部長牛浩(左1)在研究中梁山隧道進口加寬段襯砌施工技術方案
創新工作室通過技術創新,先后通過隧道出口高架橋下穿滬蓉鐵路線橋跨方案優化,節約成本措施費60萬元,通過路基段樁板結構方案優化,節省外運費用115萬元,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曹元均技術創新工作室,是一支富有技術實力,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團隊,曾在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建設中,先后獲得2020年中國建筑業協會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交流會Ⅱ類成果、2020年第三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銅獎、2021年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鐵路施工優秀QC小組成果,中建協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交流會Ⅱ類成果、2022年中鐵十四局集團公司優質工程獎等榮譽,共計省部級以上榮譽13項,地方政府及業主榮譽8項,集團公司榮譽7項,專利11項,工法2項,科研論文10篇(核心論文4篇),技術研究成果1項。
項目部“曹元均技術創新工作室”,將繼續發揚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多立研究課題、多出成果的創新精神,堅特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在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技術創新的平臺,再展新作為,再創新業績,為打造品質軌道,建設交通強國貢獻中國鐵建力量。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