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
就是在一個設備或系統的基礎上,對實體對象進行“克隆”,而這個“克隆體”被稱為“數字孿生體”。它被創建在信息化平臺上,是虛擬的。數字孿生體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是對實體對象的動態仿真。近日,有關“貴州先行試點數字孿生交通系統”的消息引發關注,有觀點認為,這對推動智慧交通,甚至智慧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孿生,
未來交通新方向
數字孿生概念最早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其本質是將現實空間中的人、物、關系、過程等對象全時空一致地復現為虛擬空間,并通過觀測、分析、推演和操作數字孿生體來實現對現實對象的研究和控制。
此次貴州先行試點的數字孿生交通系統,就是利用視頻監控,融合毫米波雷達,全息感知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行人等交通要素,實現在數字空間構建現實交通系統的映射模型,進行實時分析與跟蹤,可以有效解決交通資源浪費、信號系統功能僵化、交通事件無法預測及快速響應等交通問題。
不難看出,在國內駕駛場景復雜化的當下,人們對車輛行駛的穩定性、駕駛路途的安全性、日常出行的便利性的呼聲越來越大,讓數字孿生賦能智能交通勢必是未來出行的新方向。
數字孿生在交通方面
如何實現?
根據公安部統計,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81億輛,如果按照14億人口計算,相當于每5個人中就有1人擁有汽車。面對較高的汽車保有率以及復雜多樣的駕駛場景變化,如何提高車輛的自適應能力,從而保障日常行駛的穩定性,一直以來是智慧交通的痛點。而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將會從多個方面賦能智能交通,以滿足未來出行的需求。
首先,同步可視、模型推演,實現數據驅動決策。數字孿生將會實時采集數據、同步交通運行可視,并為交通模型推演提供試驗空間,完成數據的驅動決策。
第三,全城視野、全局規劃,尋找治理擁堵的最優解。城市區域路面復雜,交通流量變化,準確量化城市交通動態畫像,是現代交通的難點。數字孿生可通過對全要素數據匯聚,進行城市畫像,可以實現對城市交通動態的洞察。
激活智慧交通新動能
一方面,5G超高速的網絡性能讓車輛在高速移動中進行安全可靠的通信成為可能,保障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車輛編隊自動駕駛、遠程自動駕駛等功能的實現。
另一方面,5G的加速發展,協同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使交通系統具備“萬物互聯”的能力,允許數字孿生將“人-車-路-環境”交通四要素從物理世界“遷移”到數字世界,極大豐富了交通數據,讓智慧交通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得以真正落地。
數字孿生雖然作為智慧交通的前沿趨勢,但距離真正的全局管理、同步可視、虛實互動的數字孿生交通系統仍存在一定差距。不過在5G技術變革和需求升級的共同驅動下,數字孿生技術為智慧交通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新理念,在未來將會持續發展并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運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