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交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民生改善的先行官,推動其智慧化發展,是構筑美好數字服務新場景的應有之義。
我國當前正處于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關鍵時期,繼《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交通運輸信息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之后,《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進一步為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擘畫出“一腦、五網、兩體系”的格局藍圖,為當前階段交通行業數字化指明前進方向。
智能軌道:創新賦能城市交通
無軌道,純電驅動,最高時速70公里/小時。2022年2月,哈爾濱新區智能軌道快運系統1號線開始載客運行,建成用時僅1年左右。這是一款低成本、零排放的新型交通工具,解決了哈爾濱新區400萬人次的出行需要,成為飛馳在冬日冰城的一道“綠色”的風景。
“沒有軌道也能跑,像公交又像地鐵”,這輛讓哈爾濱市民新奇不已、爭相體驗的城市智軌列車,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公交、地鐵的優勢,像公交一樣無需依賴物理軌道,又像地鐵一樣可以柔性編組,單車可滿載307人。其實,它的運行依靠的是一條“看不見的軌道”,即路面虛擬軌道線路,各類車載傳感器識別線路后,將運行信息傳送至列車“大腦”(中央控制單元),再根據“大腦”指令,精準控制列車在既定虛擬軌跡上智能運行。因此,即使在路面冰雪覆蓋的冬季,也能正常運營。
智能軌交帶來交通出行新體驗
這也是東北高寒地區建設的首條市內“智能軌道”快運系統。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在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關乎國家發展大局。“十四五”期間東北振興要實現新的突破,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其經濟轉型增長的重要變量。智軌交通項目的成功落地,為東北交通新基建智慧化、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將發揮強大的牽引力,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實現東北全面振興注入新動力。
移動云:“智慧大腦”助力降本增效
智慧交通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領域的反映。作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主力軍,移動云持續開展算力網絡規劃,以“連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務體系為交通行業賦能,在城市軌道交通、航空貨運、物流等各領域廣泛助力,推動智慧交通成為區域經濟騰飛的強大引擎。
在上述的黑龍江智軌項目中,移動云依托云上服務器的分析測算、統一調度等能力,幫助項目構建起“智慧大腦”,使用移動云云主機承載綜合無線系統、CCTV監控系統、售檢票系統、乘務系統等七個系統,“云”上打通七個站臺、一個調度中心,有效降低項目建設及運營成本、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同時,也改善了市民的出行體驗,增加了出行幸福感。
在交通擁堵成為許多城市“通病”的當下,建設以地鐵為主的軌道交通成為減輕城市地面交通系統壓力的常見解決方式之一。但作為城市重資產項目,軌道交通建設每一公里都耗資巨大,后期的運維和服務費用更是龐雜。高昂的建設成本和工期投入,成為橫亙在城市面前的難題,亟需找到降本增效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伴隨著新基建和信息化建設迅速發展,軌道交通進入網絡化、智能化階段,移動云賦能城市智慧交通,帶來云上輕資產轉型方案。通過移動云云主機承載智軌項目的各個業務系統,將車載設備及智能終端的信號,直接通過物聯網專網傳輸至云上服務器進行分析測算,云-端協同統一調度,既不需要購買服務器、建設機房,更省下了后期運維成本。多了“智能”二字的軌道交通,省下來的不僅是花費,更是高昂的人力、時間成本,也縮短了項目上線周期。
項目建成只是開始,長久安全、穩定的運行才是“智能軌道”應有的底色。作為構建城市智慧交通體系的成功嘗試,城市智軌憑借投資成本低、運營維護成本低、建設工期短、運用靈活性高、投資見效快等優勢,已成為新型城市軌道交通制式。移動云作為底層資源服務提供商,始終致力于保證計算、儲存和網絡資源高效運行,為項目運營安全與長期維護保駕護航。
“云”上調度降本增效
交通難題不止于城市,智慧交通的應用成果正在航空運輸、物流、汽車等領域遍地開花,移動云針對不同行業打造的場景化解決方案不斷落地生根、結出碩果:助力廣東高速視頻云聯網,100%匯聚廣東全省高速公路150余個關鍵路段,超1萬余路攝像頭,方便監控車輛運行及道路擁堵狀況,并對全國各地出行公眾實時公開;助力青海機場數字化轉型,通過機場云承載核心安檢信息系統、機場系統、安防系統等23個業務系統,以及相關子系統、數據庫90余個,幫助降低機場成本,減輕運維難度;助力湖北潛江市智慧停車項目,服務約11000個路內、道板管理泊位,提供安全、可靠的移動云服務……
移動云賦能智慧交通步履不停,類似的解決方案還包括提供智慧交管云、智慧車企云、智慧民航云、智慧軌交云、智慧物流云等多個行業云服務,不斷助力交通行業提升安全、效率、體驗等核心能力,推動各類交通運輸網如同移動云算力網絡一樣無處不在、無所不達。
未來移動云將積極響應“加快數字中國建設”號召,不斷強化算網融合能力,加速構筑算力網絡基底、跨越式升級算力資源布局,繼續為區域智能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