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正在加緊農路防護欄施工的掃尾工作。10年來,該區累計投入12億元建設農路,新建及提檔升級近700公里,改造橋梁161座,基本形成國、省、縣、鄉、村道連網互補,農路通到農家門口,種植戶田頭的局面。
2018年,通州成功創建江蘇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2019年,通州區“路通八方·州聚萬家”“四好農村路”品牌被評為省優秀。2021年,助力南通成功創成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市;開沙環線、海五線十總段、政合路獲評省級平安放心路、美麗農村路;東沙大橋獲評省級平安放心橋;2022年開始準備用兩年時間創成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11月27日,東社鎮東平村新福路“白改黑”施工結束。村黨總支書記曹儀說,近年來,在上級政府和公路養護部門的支持下,村里提升農路檔次,采取“農路+基地+孵化企業+農民+市場”的形式,帶領老百姓共同富裕。現代化蘆筍育苗基地創辦人姜朝暉說,現在農路通到基地門口,蘆筍從溫室里出來就直接裝上大卡車。”姜朝暉擁有10多年蘆筍種植經驗,通過新品種試種示范、大棚內套小棚加鋪地膜等技術,畝效益達1.2萬元。村民曹小華說,他投入30多萬元流轉土地跟姜朝暉種植蘆筍,走上了致富路。螃蟹養殖戶陳汝平創辦生態養殖園,螃蟹每只均重5兩,這些日子每天都有外地車輛開到養殖場邊等待起捕。近年來,東平村依托“四好農路”,通過種植葡萄、草莓等特色產業,帶動1000多農戶致富,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金沙街道金北村是南通市鄉村振興示范村,2021年,區、街道、村共同投資改擴建3.7公里城北中心路和新建1.5公里富民路,這兩條路是貫穿全村。村里以路為媒,吸引鄉賢返鄉創業。村黨總支書記劉峰說,投入1000多萬元的金潤文化旅游公司已經成立,標準農副產品庫、課外研學基地、森林農業園、生態林林下休閑、四季果品園、荷藕花池、農耕館等項目正在建設中。飛歌枇杷園由在上海從事廣告設計業務的邵琳夫婦投資,建連棟大棚50畝,種白玉枇杷和紅美人柑橘等優質精品水果。邵琳說:“今年枇杷園畝收入1.5萬元。這吸引采摘客,在進園的農路兩側種植月季、粉黛亂子草等花卉供觀賞。”6月14日,陜西省鎮巴縣碾子鎮黨委書記張忠良一行到通州考察調研,看到通州”農路+產業“的成效后表示要學習。
南通市通州區交運局局長吳佳佳說,在通州,“四好農村路”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好載體,是一條促進產業興旺助力鄉村農產品走出去,城市人走進來鄉村游的富裕路。
原標題:《10年,投入12億元,新建及提檔升級農路近700公里——通州“四好農村路”成為同奔共富好載體》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