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快步走來!余姚這些地方亮點滿滿

2021-07-15 11:05:00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胡建東

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迅速行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交通運輸中心工作相結合,堅持把“辦實事、解難題”貫穿于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以勝陸公路和城東路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智慧交通建設,更好滿足市民對便捷交通出行的需求,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勝陸公路:寧波首條5G+智慧公路

正在建設中的勝陸公路跨姚大橋(郭姆渡大橋)

勝陸公路是寧波市公路網規劃“八橫五縱三沿?!敝械摹拔蹇v”之一,連通杭州灣新區、慈溪、余姚,可實現余慈東部地區南北向干線公路與杭甬、沈海兩條高速公路的有效銜接。目前,該工程正在抓緊建設中,與此同時,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建設的“勝陸高架5G+智慧公路及云管理平臺服務項目”已經啟動,計劃于今年10月與勝陸公路建成通車同步投入運營。屆時,這條全長約9.2公里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將成為寧波首條采用5G應用的智慧公路。

該項目以新基建和交通強國建設為契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數據中心和能力中心為“雙驅動”,打造勝陸公路應用中心,實現智能、暢通、綠色、安全的智慧公路建設目標,更好地滿足公眾出行服務和道路安全管理的需求。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可以全面掌握公路路況,并將所有數據整合在一個可視化系統中,再加以多維度的可視分析,使數據為管理決策提供支持,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及時應對各類突發情況,保障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該項目總投資約9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智慧物聯感知網、公路三維5G數字孿生平臺、智慧公路云管理服務平臺等三個方面,其中智慧物聯感知網為前端的信息采集系統,也是項目建設的重點,主要項目包括:高位視頻監控、5G雷視融合檢測系統、燈桿共桿監控球機、5G+AI視頻識別分析系統、非正常進入人員人臉識別系統、5G路面結冰檢測系統、稱重治超檢測設備接入、5G無人機交通巡查、5G+北斗高精度邊坡監測等。那么這些項目在實際應用中有哪些作用呢?具體負責項目施工的中國移動余姚分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向記者作了介紹。

勝陸公路全線一共將安裝5套高位視頻監控設備,采用透霧型工業級CCD攝像機和60倍電動變焦鏡頭,可實現對地面移動目標(包括車輛和人員)的監控,對惡劣地面環境(如霧氣、大雨、大風)的監控,對夜間目標的監視及燈光、信號燈顏色的識別,目標地理位置的確認、煙霧和火警的鑒別和定位等。

在勝陸公路4個入口匝道各安裝一套廣域雷達微波檢測器,雷達最多可跟蹤256個目標,實現對匝道內交通運行數據的應采盡采和信息的精準掌控,包括車輛的即時位置、即時速度、平均速度、實時排隊長度、最大排隊長度、平均停車次數、平均延誤時間、燃油消耗及尾氣排放、流量統計等,為云管理服務平臺提供數據支撐。該系統還能對車輛進行目標追蹤,監測車輛異常事件,比如超高速行駛、超低速行駛、逆行、占用應急車道、非法變道、擁堵、非法闖入、違法停車等。

全線安裝20套監控球機,與路燈桿同桿,攝像機可以水平范圍內360度連續旋轉,支持45倍光學變焦,視頻圖像分辨率高,真正做到監控無死角、無盲區。

安裝在電子警察設備桿上的智能追蹤球機

5G路面結冰檢測系統主要安裝在丈亭鎮梅溪村路段,該區域位于山區,易結冰,檢測系統采用遙感技術和多光譜測量技術,實現對路面結冰、積雪、積水厚度的準確監測和信息收集,保障車輛行駛安全。

5G無人機交通巡查是利用多旋翼無人機搭載專業交通管理設備,在各個路口、重點路段進行高空視頻采集,對道路及車輛基礎數據進行分析應用,優化紅綠燈設置、指揮交警進行現場疏導等,用信息化管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無人機還可搭載專業航測設備,自動采集道路、橋梁、高危邊坡及周邊環境的高清影像資料和地理信息,可用于路橋巡檢、應急搶險、路政管理、遠程監測等,提升公路管理部門的日常養護和應急搶險能力。

城東路:“余慈同心路”增添智慧元素

城東路是位于城區東部的一條南北向交通主干道,由東連接線和杭州灣跨海大橋余慈連接線兩段組成,起點為杭甬高速公路余姚出口,終點至低塘街道蘆城村,跨329國道后與慈溪蘆庵公路相連,可直通杭州灣跨海大橋,道路全長約23.3公里。

高空瞭望系統拍攝的城東路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東路交通流量逐年加大,沿線及周邊還有醫院、商業綜合體、高鐵站、學校、公園、公共文化中心、公墓等重要場所,因此近年來該道路特別是城區段的擁堵情況日益嚴重,交通通行效率持續下降,行車舒適性較差,不能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出行需求。去年底,我市提出了全面推進高水平交通強市建設的目標,今年,寧波市政府又將城東路列入“精品線路”建設項目?;谏鲜鲆?,為進一步優化城東路的通行能力,努力打造“陽明之光”余慈同心路,提升群眾的交通滿意度和城市形象,市交通運輸局啟動實施了城東路智慧公路項目,這也是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一個實施項目。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通過構建智能化道路感知設施、跨部門數據交互和業務協同,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化城東路的秩序管理,加強道路養護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強化路網服務能力,提高公眾出行服務水平,建成國內先進、全省一流的智慧公路。

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智能化系統、數字應用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道路智能化系統建設包括微波系統、高空瞭望系統、智能追蹤系統、車速提示系統、行人安全監控系統、貨車闖禁系統、交通噪音監控系統、停車誘導系統、電子警察系統改造等。

智慧城東路綜合監測平臺

微波系統主要安裝在城東路城區段的8個主要路口,每個路口2套,利用雷達和視頻檢測技術,檢測路口的汽車排隊情況,可提供車輛排隊長度、排隊首車位置、排隊末車位置、排隊數量等信息,為合理控制信號燈時長提供數據支持,同時支持全域信息監測、即時數據檢測、交通狀態統計、異常事件檢測等功能。

高空瞭望系統分別安裝在城東路與黃山東路、世南東路、子陵路、金型路、舜宇東路、站北路等路口附近的高層建筑屋頂,采用AR全景鷹眼攝像機,可實現180度全景監控,使整條道路的實時場景盡在眼前,能夠實現對地面移動目標(包括車輛和人員)的監控,對惡劣地面環境(如霧氣、大雨、大風)的監控,對夜間目標的監視及燈光、信號燈顏色的識別,目標地理位置的確認、煙霧和火警的鑒別和定位、路面拋灑物和路面坑洞的追蹤識別等,同時提供細節的快速定位功能,能夠清晰看到車牌號碼。

智能追蹤球機全線共安裝92套,從舜水大橋北首開始至高鐵北站,每300米安裝一個,每個紅綠燈路口安裝一套,該系統不但能實時監測車輛、行人的各種交通違法行為,還能對目標車輛實行全程追蹤。

城東路城區段將安裝30套智慧路燈。該系統可以對單盞路燈進行聯網控制和運行狀態檢測,對每一盞路燈實施數據采集、狀態顯示和自動報警,從而提高道路照明系統管理水平,降低管理維護成本,減少能源浪費。此外,智慧路燈能實時顯示道路車流情況,對車輛行駛進行合理誘導,可以搭載安防監控、音柱廣播、無線WiFi、LED屏幕、充電樁等物聯網終端設備,通過可視化管理平臺實現統一管理,其中LED屏幕可根據需要發布交通誘導信息、便民服務信息、公益廣告等,真正做到了一桿多功能。

行人安全監控系統的前端設備是一臺智能一體化行人信號燈,由行人闖紅燈相機、信號燈、顯示屏、音柱、倒計時燈帶等組成,安裝在紅綠燈路口的人行橫道處,對闖紅燈的行人進行抓拍,并同步在顯示屏上展示,同時對行人進行語音提示,提示內容及圖片、視頻可自行設置,并支持循環播放,抓拍圖片可作為交警非現場執法的處罰依據。

路口的智能一體化行人信號燈,由行人闖紅燈相機、信號燈、顯示屏、音柱、倒計時燈帶等組成,對闖紅燈的行人進行抓拍,并同步在顯示屏上展示,同時還可以對行人進行語音提示。

該項目從今年6月初開始建設,7月份基本完成前端施工,9月底組織項目初驗,并開始試運行。項目全部建成后,所有前端采集的信息將與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指揮中心、市交通運輸局指揮中心實現數據交互,并在這三個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同步展示。

了解多一點

什么是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提出的理念,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指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交通領域的方方面面進行管控支撐,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綠色、安全的出行環境,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