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能源局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規劃累計建成集中式充電站4500座以上、公共充電樁25萬個以上。
去年11月,廣東省能源局還發布獎勵總額達到2億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補資金預分配方案。今年印發有關政策,提出加快推進廣東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區域充電樁和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新增建成公共充電樁超過2.1萬個。
“隨到隨充”有望成真
連續的政策出臺和執行,彰顯廣東完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優化出行消費環境,讓消費者出行便利的決心。
截至2022年底,廣東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00萬輛。到2025年,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將增加至320萬輛。近年來,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快速增長。據測算,到2025年,約有80萬輛會使用公共充電樁,樁車比例約為1:3.2。如果算上集中式充電樁和換電站,到2025年,“隨到隨充”有望成為現實。
目前,充電設施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兩座城市和各個地級市的主城區,粵東西北偏遠地區相對匱乏。廣大車主普遍反映,“在城里隨便開,出城要掂量”。
使用端一定程度上受限,對銷售端有一定影響。因為,絕大多數家庭有且只有一輛汽車。補齊汽車使用和服務環節的短板,完善服務鏈,需要政企協同發力,整車企業要和政府有關部門建立良性互動機制,把獲得消費者認同放在首位,加快產品迭代。
充電設施也需下鄉
讓電動車“想走就走”,廣東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和深厚的產業基礎,不但有滋養產品服務和營銷模式創新的土壤,而且具備讓創新落地的底氣。系列政策的實施,將對汽車市場產生一系列正面影響。
市場層面,長途自駕和鄉村市場,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新增長點。要抓住鄉村家庭第一臺車普及的契機,深挖農村消費的市場潛力,需要讓便捷的充電設施也在鄉村普及。
用戶層面,讓充電像加油一樣快捷,普及適應長途自駕出行和鄉村地區充電服務模式,可以提升消費者信心,獲得消費者認同。
續航、安全、可靠等痛點得到一定程度解決之后,現在是著手讓電動車滿足“想走就走”需求的時候了。
編輯:張昊 實習生蔡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