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鄉村熱土,實現青春價值

2023-06-28 11:35:00 來源:中國交通網 作者:容縣公路養護中心紀檢監察室 楊玉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要繼續壓堅壓實責任。把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幫扶政策銜接好、措施落到位,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是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將始終懷揣為民初心,查清本村實際、理清工作思路,加倍努力學到真知識、練就真本領,以實干促‘駐村’為‘助村’,不負時代重任,不負群眾期望!”這是我剛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泗岸村駐地的決心和承諾。

“我們還從未見到過還如此年輕的駐村書記,村里的年輕人都想著待在城里,你不怕來這里吃苦受罪嗎?”“不怕不怕,我小時候也在村里吃過苦扛得住,能鍛煉人又能為咱群眾做貢獻的活兒可不好找嘞。”這是我剛到泗岸村入戶走訪時遇到的一個老奶奶的對話,入戶走訪、組織活動、填報材料、開會培訓、加班迎檢......這些簡單名詞都是我駐村以來的豐富日常。我到泗岸村駐村快兩個月了,晚上躺著閉上眼睛的時候,工作點滴漸漸在腦海里浮現,從駐村前擔心自己入鄉難隨俗到駐村后謀群眾之所求,從村情民意走訪到調解矛盾糾紛,在這短短的兩個月間,我慢慢感受到基層這本“無字之書”的分量以及其中蘊藏的豐富智慧。

自覺轉變角色,努力做好“小學生”

基層工作具有非常明顯的承上啟下性,正所謂“上頭千根線,下邊一根針”,既要做到符合政策要求和領導指示,又要應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和環境,因此,我明白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舍棄“城里人”標簽,甘當基層小學生,樹立本領恐慌的危機感,時刻多聽多看多思悟,多學多問多總結。

為了盡快熟悉村屯情況,我多翻村民情況臺賬,隨身攜帶筆記本,積極向村干部請教問題,主動和群眾打招呼問情況,跟著村支書和村干部入戶遍訪,在工作時、走訪中時刻保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村里的老前輩們虛心請教工作,在探索中“做功課”,在反思中“整錯題”,做到少點“書生氣”,多點“泥土氣”。

積極融入群眾,努力做好“貼心人”

駐村工作既要講究“鍵對鍵”的工作效率,也要注重“面對面”的工作方法,要想摸清群眾的顧慮訴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必須在心貼心交流上下功夫。我所在的泗岸村是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懷群鎮第二大建檔立卡戶村,全村19個自然屯,總人口961戶3243人,建檔立卡戶仍有375戶,村里以老年人、小孩居多,年輕人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留守村里則通過種桑養蠶、養牛和種植玉米等維持生計。

我在日常走訪過程中熱情主動和群眾進行溝通交流,問問他們吃了飯沒有,家里小孩讀幾年級了,種養了哪些東西,目前有什么發展困難以及對村委和駐村工作隊有哪些意見建議等,爭取盡快地融入群眾,漸漸地村里人遠遠見到我就會打招呼去家里喝水拉家常。在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上,我帶頭上黨課,一起和黨員同志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列書籍,耐心地向村民們講解近期縣鎮政府關于鄉村振興的政策方向,積極增進與村民的溝通交流,為他們解疑答惑,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當好政策“傳聲筒”,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兩個月以來,我入戶走訪150多戶了解村民基本家庭情況,協助申請外出務工交通補貼和產業獎補累計超過300次,到村屯協調群眾矛盾糾紛5次,皆達到雙方矛盾現場化解的效果。

主動擔事干事,努力做好“組織員”

干事擔事,是基層干部的職責所在;主動作為,是做好實事的題中之義。在單位工作時遇到不懂不會的工作可以問領導問同事幫忙分擔解決,現在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工作任務、突發狀況直接落到我肩上,因此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強化主動作為意識。

初來駐地之時,我發現村里很多工作都是被動開展,如果材料催得急、事情突發快,很容易導致做不來、做不快、做不對等問題,為了減少這種情況,我主動和村兩委進行協調分工,保證事事有人做,群眾呼聲有回應。

針對村屯分散,部分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獲取最新利好政策信息的情況,我及時組織村干部進屯入戶宣傳政策,對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耐心講解,解除群眾的疑惑顧慮,并收集群眾的訴求向鎮政府反映,爭取為群眾當好“傳話筒”,讓政策切實惠民。

為扎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并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我們積極邀請文化宣傳部門一起做好“送戲下鄉”活動,打通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零距離為村民們送去“精神糧食”,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通過懸掛宣傳條幅、發放宣傳材料、提供現場咨詢等方式,“面對面”向群眾普及憲法、民法典,掃黑除惡等相關法律知識,安排法律顧問對前來咨詢法律服務、矛盾調解等問題的群眾進行耐心詳細解答。力爭通過組織開展接地氣、入人心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文化切實惠民。

青年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建設者,需要我們青年一代有責任、有擔當,肯吃苦、能吃苦,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充滿了挑戰和機遇,我將始終踐行公路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努力增長新本領,打開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盡己所能,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玉路青年的力量!

編輯:張昊 實習生蔡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