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匝道擁堵,完善“一鍵挪車”,上海交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深入調研破解難題

2023-07-03 13:33:00 來源:新民晚報

最近,每天從莘莊駕車去浦東三林上班的市民李彤發現,滬閔高架轉中環路上中路隧道方向的車速明顯變快了。

原來,交警路設部門在虹梅立交到上中西路下匝道之間的3、4號車道增加了一段實虛線,讓滬閔高架的車輛可以提前變道,避免變道距離過短造成的車流沖突,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緩解了交通擁堵。

這背后,“匝道長工作機制”功不可沒。據統計,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大興調查研究,聽民聲、摸實情、找問題、謀對策,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本領,轉化為創造性執行的能力,迄今已總結171個解決問題的典型案例,提煉出23條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問題清單,形成專項調研報告21篇、制度成果20項。

讓交通更順暢

高架之堵,很大程度上是堵在匝道。但申城這么多高架,這么多上下匝道,擁堵原因不盡相同,如何才能找準癥結,對癥下藥?今年4月起,交警總隊高架支隊傾聽百姓呼聲,決定把建立“匝道長工作制”作為主題教育大調研的重點課題。

“匝道長”由最熟悉情況、最有經驗的交警擔任,根據一段時間12345投訴和110警情的統計,用大數據梳理出那些上行困難、下行不暢、交織混亂的重點匝道。

找準擁堵源頭后,“匝道長”聯合各區交警支隊共同調研協商,形成“一點一方案”,并根據方案逐一落實交通組織、信號燈、標線的調整優化,并增派警力加強現場管理。最后,再通過大數據持續跟蹤評估管理成效,不斷完善。

截至目前,交警部門已經完成13處擁堵匝道“一點一方案”的治理。比如,針對中環路國和路內進口匝道堵點,警方拆除了部分隔離墩,延長了中環主線3、4號車道之間的實線長度近50米,從而增加車輛從中環路國和內進口匝道匯入主線的變道距離,有效緩解了車輛的排隊積壓。

地面道路擁堵,不少堵在區區交界處。交警總隊組織各區交警支隊對接,聯手監控道路流量,不斷調整擁堵路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通行效率。今年1月至今,交警部門已調整交通標志、標線77處,并對335個路口的紅綠燈配時進行了優化。

讓群眾更方便

前些天,駕駛員劉先生的小轎車在停車場被堵住無法動彈。他拿起手機,想通過“上海交警”APP“一鍵挪車”功能通知對方車主來挪車。沒想到輸入對方車牌號時,卻發現是臨時號牌,無法申請。劉先生通過市民熱線向交警部門反映了這個問題。交警科技部門及時回應市民需求,聯手車管部門打破數據壁壘,很快將上海核發的臨時號牌也納入可挪車范圍。

主題教育期間,交警部門通過調研走訪了解到,有部分市民因停車糾紛或鄰里糾紛等,用“一鍵挪車”功能對他人惡意騷擾。警方積極采納群眾建議,設置了每日、每周、每月“一鍵挪車”的次數上限,同時根據規則將惡意騷擾者納入“一鍵挪車”功能使用黑名單。

交通管理中的“增與減”,考驗著交警的管理水平。上海交通大整治期間,交警部門在“臨時停車對日常交通影響較大”的79條交通主干道、160條嚴管道路和部分文明示范線增設了不少禁止停車線,也就是常說的黃實線,共計雙向1200公里。

這么多黃實線,是不是存在“一刀切”、存在設置不合理的情形?主題教育期間,交警部門積極傾聽群眾呼聲,結合道路交通發展和市民需求,不斷規范優化黃實線設置。

比如,為滿足公交車站、出租車揚招點、學校等臨時停車需求,警方在原先設有黃實線的302個路段中,設置“黃虛線”1500余處,留出短暫停靠上下車的空間,而那些設置不合理的黃實線則直接清除。今年以來,警方已經清除不合理禁止停車線40余處,在帶給市民方便的同時,也進一步盤活了道路資源。

讓城市更文明

前不久,一段晚高峰高架車輛斜插45度、“教科書式”讓行救護車的視頻刷屏朋友圈,網友紛紛點贊上海的文明之美、秩序之美。

車讓車,讓出秩序;車讓人,讓出文明;人讓車,讓出安全。交通管理如何鼓勵市民向善?在上海,賞心悅目的秩序,不僅依賴市民素養的提升,也體現精細化治理的水平。

比如,車輛交匯處如何形成“拉鏈般”交替通行的秩序。交警部門不僅在會車區域設置交通標志、地面漆劃“交替通行”字樣,還啟用電子警察抓拍不按規定交替通行:抓拍區域內的兩條車道車輛必須按照“1、2,1、2”的交替通行模型通行,一旦規則被打破,電子警察將馬上拍攝一段視頻,同時抓拍四張違法照片,經人工審核后納入處罰平臺。

針對越來越多的限時步行街,警方在支持夜經濟的同時,倡導文明,減少擾民。以楊浦區大學城限時步行街為例,交警部門通過多次實地踏勘,開展交通影響評估,取消了錦創路、偉康路等路段的100余個路內停車位,引導車輛停放至周邊停車場庫,減少步行街開放可能帶來的擾民噪聲。

又比如,針對市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炸街”“飆車”等違法行為,交警部門每日晚9時至次日7時重點時段,在居民小區聚集地、“夜生活節”舉辦地、夜間餐飲集中地、娛樂場所聚集地等重點區域周邊道路,不斷開展機動車噪聲“超標”“違法鳴號”等行為整治,用執法嚴管推動形成更加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

編輯:張昊 實習生蔡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