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治堵”已經成為不少城市的公共民生難題之一。在治堵之路上,南湖區久久為功探索新路,持續打響治堵攻堅戰,全面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日前,《2021年南湖區道路交通治堵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繪出“八大重點任務”路線圖,進一步提升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優化城市交通出行結構。
快速路環線的橋墩,越來越密地架起來了;擁堵時刻,騎摩托的“鐵騎阿Sir”會及時趕到;想要去鄉村觀光,總有一條適合你的公交線路……這些變化,是近年來南湖區治堵工作扎實推進的顯著成效。
《方案》顯示,今年南湖區治堵除“改善交通狀況,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這一中心任務外,將重點實施七大行動任務,包括基礎設施提升、公交優先發展、管理效能提升、交通需求調控、智慧交通提升、城鄉統籌治理、文明出行深化等行動,不斷優化治堵工作成效,持續改善城市交通狀況,為奮力推動全市蝶變躍升貢獻南湖力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其中,基礎設施提升行動以路網建設完善為主線,實施一批重磅交通項目。今年,南湖區將新建(改造)城市道路,新增公共停車位,推動生態綠道建設、人行道凈化、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切實改善綠色出行環境,同時加快道路維修、等級提升及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區道路交通功能。
“沒想到現在公交站臺還能這么聰明。”在嘉南公路沿線的余新鎮政府公交站臺,市民龐雅琴體驗了新建成的智慧公交站臺,“看這個電子屏,這趟公交還有5站路到,一清二楚,這樣等著心里也有數。”
群眾點贊的智慧公交站,是去年南湖區推進“智慧交通”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如何更加高效地治堵?近幾年南湖的治堵手段越來越“智慧”。今年,南湖區將加快完善城市交通信號控制交叉口配時方案管理,著力提高交通事件檢測能力,對城市主干道交通事件快速發現反應,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停車場(位)信息化管理,推動非公共停車場數據接入管理,并在近飽和狀態提前預警,向社會公眾告知。
《方案》還出現了不少新亮點。今年,南湖區首次提出“四大分擔率”,明確進一步改善交通狀況,到年底公交分擔率(不含步行)達到30%,城市公交分擔率達到20%,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30%,綠色出行分擔率達到70%。此外,南湖區也對城市公共交通滿意度、道路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滿意度、交通秩序滿意度等發展指標提出了新的目標。
城市交通治堵工作關系全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接下去,治堵辦將建立健全城市交通擁堵治理高效協同工作機制,定期會商工作推進中的難點,定期研究城市交通問題。”南湖區治堵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目標干到底、一套機制管到底,持之以恒地解難題、補短板、確保治堵工作在‘十四五’期間有大提升、見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