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經開區發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提升方案,到2025年產能達300萬輛

2023-08-18 13:29:00 來源:長江日報

      2025年,汽車產能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50萬輛;打造10款以上具有標識度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零部件品牌……近日,湖北武漢經開區出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將聚焦“中國車谷”中心目標,圍繞提升汽車產業的首位度、提升汽車零整比、加快建設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實施品牌塑造計劃等十大任務,聯動光谷、蔡甸等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建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高效、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生態集聚完備、示范應用持續推廣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共同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創新大走廊。

武漢經開區加速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創新大走廊。

汽車產業是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武漢經開區集聚9家整車生產企業、13家整車工廠,整車產能2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46萬輛,形成了“傳統零部件+三電+軟件+芯片”的完整布局,涵蓋動力系統、車身系統、底盤行駛系統、智能座艙系統、電氣系統等。

2022年,武漢經開區整車產量超百萬輛,汽車產業完成產值2482億元,均占全市七成以上,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零部件產業同步發展,以武漢經開區為龍頭的“武襄十隨”汽車集群入選先進制造業“國家隊”。

嵐圖生產車間,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陸續下線。

《行動方案》提出,未來三年,武漢經開區將聯動“城市圈”共同發展汽車產業。塑造區域協同新格局,統籌考慮車谷、光谷、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汽車產業協同一體發展,帶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優勢互補,帶動“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集群加快發展。構建“雙谷”聯動新生態,深化“車谷”與“光谷”雙向聯動,重點推動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圖、車規級芯片、北斗導航等領域優勢企業與整車企業構建聯合技術開發、產品協作配套的良性創新生態。

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東風大道聚集了大量汽車及零部件工廠。長江日報記者陳卓

武漢經開區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每年新進規零部件企業40—50家,普遍具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配套能力。目前,該區擁有汽車零部件企業1200多家,形成了“電池+軟件+芯片+傳統零部件”的完整布局。

《行動方案》提出,實施零整比提升計劃,引導現有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完善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體系,提升本地供應鏈韌性。鼓勵引導企業加快智能化改造,打造未來工廠建設四級梯隊,支持汽車產業鏈企業加入汽車供應鏈數字平臺,做大做強做優區域汽車產業供應鏈體系,力爭2025年汽車零整比達到0.8:1以上。

同時,《行動方案》首次將汽車零部件擺在與整車同樣重要位置,壯大核心零部件相關企業,實現核心部件本土配套,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群。針對產業鏈關鍵環節招引培育,加快補齊產業鏈薄弱環節,瞄準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進行產業銜接、開展海外招商引資。

原標題:《武漢經開區發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提升方案,到2025年產能達300萬輛》

編輯張昊 實習生蔡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