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興市公安局聚力“四敢”擔當,以提高群眾滿意度為導向,以實現“一門、一窗、一網”受理為目標,積極探索提升群眾的辦事便捷度、體驗感。今年以來,共投入運行該市市級網辦中心1個,建成覆蓋市(縣)鎮村三級的各類公安政務服務窗口25個,投入社會面公安政務服務自助終端68臺,累計為企業辦件1.5萬余件,為群眾服務7.9萬人次。
聚焦窗口建設
跑出政務服務“加速度”
“現在這么多業務都可以在一個窗口辦了,功能又多又全面,真方便!”近日,在宜興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辦理完人口信息查詢業務的熊女士對窗口民警連連道謝。
為不斷整合窗口功能,近年來,宜興市公安局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增加了居民身份證辦理、人口信息查詢等業務,增設“涉企綜合服務窗口”“先落戶后就業專窗”,并推出宜城城區購房落戶集成辦理服務;在該市戶籍派出所全覆蓋建設綜窗,承接涉及戶政、車駕管、出入境、交通違法處理等264個具體辦事場景,實現“進一個門,辦所有事”;車管所搬遷新址,啟用智能排隊領牌系統,升級了自助服務區,并開設了4個機動車便民服務登記站,將摩托車上牌權限下放,進一步方便群眾;建成出入境智慧大廳,全面落實優化移民管理政策、簡化受理流程、設置服務專窗、增設出入境證件業務便民服務點。通過服務窗口業務的多樣化、全科化,該局全力打造公安政務服務“綜合體”。
窗口是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今年以來,宜興市公安局全面梳理明確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審批事項清單、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高頻事項清單、重點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逐項編制辦事指南,通過窗口電子屏滾動播放,提供“業務流程自助檢索”服務,做到所有服務事項清單化、標準化管理,實現公安戶政、交管、出入境、行政許可等高頻業務“一窗通辦”“一窗綜辦”。同時,圍繞全省公安政務服務“減跑動、減材料”攻堅要求,開展具有宜興本地特色的“雙減”改革,最大限度精簡材料26類,壓縮辦件時間達50%,切實跑出公安政務服務“加速度”。
豐富辦理形式
建立便民服務“一張圖”
“現在不少業務都能在網上辦了,我連家門都不用出,辦好的證明還能直接寄到家里,這個服務真好!”連日來,不少群眾發現在“太湖e警”微信小程序實現了“網上辦”功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戶政、交警、出入境等公安業務都可以在小程序中辦理。宜興市公安局政務服務管理大隊大隊長黃鈺介紹:“今年以來,我們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把公安政務服務融入社區、村鎮,逐步實現了‘市區有中心、鄉鎮有綜窗、社區有終端’的便民服務矩陣。”
為了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宜興市公安局全面推行“線上+線下”“導辦+幫辦”“協辦+自助”等辦理模式,在“太湖e警”公安政務服務平臺上可滿足160余個服務事項全流程辦理,真正實現公安政務服務質態向“一網好辦、快辦、易辦”轉變。此外,市公安局還創新建立便民服務“一張圖”,在平臺上添加“地址導航”“智慧預約”等功能,并就群眾辦理頻次多的事項推出線下掃碼辦理服務,實現“零材料”辦理。自“太湖e警”平臺啟用以來,共受理辦結10000余件。
推出暖心措施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將服務觸角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是深化政務服務路上的一道必答題。宜興市公安局政務服務管理大隊樹牢“人人是窗口、處處是服務”理念,推出相應暖心措施,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各服務窗口紛紛推出延時服務、預約上門、證明快遞到家等多種便民措施,并進一步完善“急事急辦”機制,開辟綠色通道,推行上門辦證送證等服務,解決群眾“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現實困難。今年以來,累計為群眾上門送證80余人次,從群眾最急難愁盼的角度打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編輯:張昊 實習生蔡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