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路測管理規范出臺 為什么不得開展制動性能試驗?

2021-08-05 00:00: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近日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以下稱《管理規范》)的通知,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時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規范。

如今的汽車產業正在向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汽車變得越來越聰明。但是偶爾我們也會看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情況。愈發智能的汽車,功能越強大的系統,就越需要不斷測試來確保安全。

從小心翼翼的路測,到走進千家萬戶,智能汽車的研發、測試、使用有何特別?與傳統汽車相比有何不同?這份《管理規范》的出臺會給智能汽車的發展帶來哪些利好?為何規定智能汽車路測不得開展制動性能試驗?

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有何區別?

從研發角度看,傳統汽車就好比一個沒有大腦的工具,需要人的參與才能實現駕駛。到了智能化時代,智能汽車賦予了車輛一個十分聰明的大腦,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李喬介紹,智能汽車搭載的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就是車輛的眼睛、耳朵。此外,智能汽車還配備了網絡通信系統,能夠使用4G或5G網絡與道路上的其他車輛、行人、基礎設施和云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交換和共享,因此也被稱為智能網聯汽車。如此一來,智能汽車就能夠實現代替人類駕駛,可謂人類的好助手。

從測試內容看,對于傳統汽車,只需在封閉的實驗場內進行假人假車的一系列實驗,就可以上市銷售。但是,智能汽車有所不同的是,它需要在實際的道路上進行測試。智能汽車必須準確識別道路上的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交通信號燈等,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得在實際路況中不斷進行訓練,才能有所“成長”,變得越來越“聰明”。

從后期使用過程看,傳統汽車的功能與購買時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智能汽車可以如手機一般,通過遠程(OTA)升級,不僅可以使功能更加優化,還能增加更多新的功能。消費者不用換車就可以與時俱進,體驗更多功能。對此,也有網友擔心車輛會不會像手機一樣自動升級或者出現升級過程中死機、斷電、重啟的情況。李喬表示,公眾大可放心,智能汽車作為一個安全性要求極高的產品,它對在線升級的要求很高,不會出現此類影響正常駕駛的情況。

(來源:CFP)

《管理規范》出臺將帶來哪些利好?

由于智能汽車需要在公開的路面上進行測試,以達到不同場景下的準確識別能力和適應性,因此,與復雜路況相伴的測試難度也隨之上升。為了推動車企、信息技術公司開展相關研發,加強技術迭代升級,這份《管理規范》增加了示范應用,允許經過一定時間或里程道路測試、安全可靠的車輛開展載人載物示范應用,將測試示范道路擴展到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公路、城市道路和區域;完善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功能通用檢測項目,使測試項目和標準規范更加統一。李喬表示,規范的示范應用加強了道路測試的效力,也有利于未來智能汽車的商業化運營。

《管理規范》共七章三十八條。對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主體、駕駛人及車輛,道路測試申請,示范應用申請,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交通違法與事故處理等方面進行了規定。《管理規范》將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為何規定智能汽車路測不得開展制動性能試驗?

根據《管理規范》,今后智能網聯汽車將不得在道路測試或示范應用過程中在道路上開展制動性能試驗。

對此,李喬解釋,所謂制動就是緊急情況下的剎車,這更適合在封閉的測試場地內進行,因為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就好比我們正常開車的時候,也要盡量避免急剎車,以防造成交通事故。而在公開路面上的測試中,比起制動性能試驗,訓練車輛的感知決策,利用雷達探測信息,識別交通標識等試驗更有意義。

隨著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會逐步成為感知復雜環境并作出信息處理和自動執行的角色,它將要實現的是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適、更節能的車輛駕駛體驗,這也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