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烏海警方發布
2024年以來,烏海市公安局堅持實戰導向、基層導向、效果導向,緊緊把握現代警務實戰需求,通過提高警用裝備科技化、實戰化水平,為基層民警輔警提供主動精準、高質高效、安全有力的實戰支撐,助力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現代警務體系。
新式警用裝備:以“備”除患
今年5月,市公安局為各基層所(隊)的一線民警輔警配發了一批新式電警棍、電擊槍,有效提升基層執法執勤效率。
“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對,用紅外瞄準線對準……”近日,來自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的120余名民警輔警在專業教官的指導下,進行警用電擊槍實操培訓,教官一一糾正大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電擊槍安全使用。
“電擊槍能有效解決近距離非接觸性抓捕的難題,既能保護執法人員,又能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制服嫌疑人。此次配發的電擊槍兼具安全性與高效性,具有自動鎖定保護功能,能確保及時中止電擊,防止誤傷,它自帶的紅點激光瞄準器,能有效提高射擊精度。”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訓支隊副支隊長縣斌斌說。
近年來,公安民警在執法過程中偶爾會受到無理阻撓、侮辱等不法侵害,甚至會發生一些持械、持槍的暴力襲警案件,嚴重威脅民警人身安全。市公安局高度重視此類問題,統一采購并發放新式電警棍100支、電擊槍27把,進一步充實基層所(隊)硬件裝備,以此強化一線執法安全和執法效果。
據了解,電擊槍擊中人體后,人的運動神經會瞬間“短路”,其他神經和器官不會受到侵害,民警可以在迅速有效控制目標的同時目標不受到生命威脅。
為讓民警會用、敢用、用好新式電警棍、電擊槍,市公安局制定印發了《烏海市公安局電擊抓捕器使用管理規定》,確保新裝備管理嚴格、使用規范、安全有效,以制度規范確保發揮裝備優勢。
“我們不斷加強警用裝備應用培訓,全面提升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對配發的警用裝備建立登記、使用、移交等管理制度,確保裝備好用、管用。配發新式電警棍、電擊槍,能夠為民警輔警提供合法、安全、有效的方式方法處理突發問題,同時最大限度保護自身安全。”市公安局警務保障科副科長喬永平說。
為提升烏海市各級公安機關警用裝備實戰化水平,持續增強隊伍戰斗力,今年以來,市公安局為基層所(隊)購置、更新新能源汽車、警用摩托車,配齊執法記錄儀、防彈背心、防刺服、催淚噴射劑等。同時,搭建多處無人機“空中巡邏”蜂巢平臺,實現重點區域、場所無人機自動巡航,特定情況AI預警,進一步充實、升級主防裝備,提升基層防控戰力。
MR訓練設備:以“虛”謀實
“保安帶著醫生和病人先去其他診室。”在虛擬情境中,剛剛到達現場的市公安局民警首先使用勸阻的方式控制“醫鬧”。此時,虛擬角色按照受訓民警的指令行動,民警的視野中出現綠燈提示,說明他的操作正確且標準。
這如真實場景一般的警情處置過程,是通過MR警務執法規范化訓練系統實現的。在民警訓練過程中,培訓教官可通過大屏幕,以第一視角與受訓民警同步記錄警情處置全過程,并對每個環節評分。
“一臺MR訓練設備就是一組專業警組‘配手’和一名專屬教官。受時間、空間、人員組織等多重因素限制,以往要組織一次要素齊全的警務技戰術訓練比較困難。而MR訓練設備只有普通行李箱大小,開箱5分鐘即可啟動訓練,有效解決了基層民警輔警‘工’與‘學’的矛盾。”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訓支隊支隊長杜金瑞說。
據介紹,市公安局登記在冊的教官有88名,面對全市1000多名基層民警輔警,很難全部做到“手把手”教學,基層培訓時常常是“一組實訓、多組觀摩”的狀態。MR警務執法規范化訓練系統的引入,突破了真人教官隊伍的效率上限,依托數字化工具,利用語音識別、空間交互技術對執法訓練過程進行執法用語、行為、武器裝備使用情況監測,民警輔警可單人隨時隨地開始訓練,對于教官日常開展警務教學、優化教學方案、增加針對性訓練課程等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訓練中的對象人員和場景是虛擬的,但警械的手感和功能與真實警械幾乎沒有差別,槍支有后坐力,使用手銬要對準銬環開口,這就是MR(混合現實)相較于VR(虛擬現實)的最大優勢。通過這樣的訓練,受訓人員應具備的法言法語、執法邏輯基本與實際執法保持了一致。”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隊民警王劍超說。
MR訓練設備作為一個虛擬訓練工具,其核心在于訓練理念的轉變,為縮小“練”與“用”的高低差,市公安局不斷推動警務訓練向實戰化、精準化轉變。參訓民警通過MR警務執法規范化訓練系統針對常見警情處置、應急救援等內容開展數字化仿真訓練,以科技興警提升公安機關戰斗力。
“我們依托模擬訓練,根據實際警務需求制定、更新模擬課程,以情景化案例教學與實操訓練為特色核心,歸納多種民警執法警情處置場景案例,進一步提升了全警‘專’與‘智’的戰斗力。”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訓支隊支隊長杜金瑞說。
警用無人機:以“智”提質
“發現私捕亂撈船只,請濱河公安分局水警大隊立即前往目的地,請情指中心保持無人機巡航狀態,持續跟蹤船只。”連日來,市公安局持續對黃河烏海段重點區域進行無人機自動巡航巡邏。
當無人機發現私捕亂撈行為時,會自動將情況上報至無人機調度中心。隨后,在無人機的實時跟蹤下,市公安局濱河分局水警大隊與相關警種進行“空地一體”合成作戰,將私捕亂撈違法行為抓個現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公安部、自治區公安廳關于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相關要求,市公安局著力建設全面覆蓋、功能齊全、安全高效的警用無人機管理系統,系統集無人機機場智能巡邏、接警偵查和聯合行動等功能于一體,在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區域、黃河沿線、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區域進行無人機自動巡航,進一步提升公安機關維穩防控、打擊治理的工作效能。
“黃河烏海段水域面積較大,以往在重點時段需要民警輔警不停歇地開船巡邏,如遇風浪等特殊天氣,船只無法下水,此時對水域的管控能力也就隨之下降。有了無人機自動巡航后,我們將有限的警力更多地用于岸上巡邏和治安防控,雖減少了開船巡邏次數,但對于流域內特殊情況的掌握卻更加全面。”市公安局濱河分局水警大隊副大隊長劉劍強說。
近年來,無人機在應急處置、大型活動安保,以及交通、治安、刑偵、救援等專業警務應用領域發揮著特殊作用。為此,市公安局引進多臺警用無人機,有效提升公安機關對于警情的打擊、治理、預警、處置效能。無人機的飛行任務執行質量很大程度依賴于飛手的個人素質,在警力緊張的情況下,市公安局組織多批次民警參與警用無人機培訓,讓警用無人機真正成為智能防控、服務群眾的利器。
“目前,全市公安機關已有40余名民警輔警進行了無人機培訓,其中,19人已取得無人機駕駛證,有效推動了全市公安機關進一步聚焦現代警務發展方向,服務實戰。”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王智說。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