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到位 城市出行安心

2021-08-18 09:00:00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在保障乘客日常順暢出行的同時,加強疫情防控成為其工作重點。及時通風消殺、嚴格口罩佩戴、合理安排運力……城市公共交通行業不斷細化防疫措施,保障乘客出行順暢、安心。

高標準消殺成為常態

堅持消殺通風,已成為公交車日常運營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山東省青島公交對4083輛營運車輛均實行出場前及回場后的集中消殺,以及車輛一趟一通風、清潔、消毒作業,重點加強對車廂內前后門、扶手、座椅、刷卡機等乘客易接觸重點區域的消毒工作。

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趙思嵩認為,要制定公共交通工具防疫工作指南,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落實公交站場和營運車輛的消毒、通風等防疫舉措。

重慶軌道集團每天對全線網343列列車、193座車站以及軌道交通車場、辦公場所進行全覆蓋消毒。對于乘客密切接觸的設備持續進行高標準、高頻次消毒,安檢機、測溫儀、售檢票機、閘機等共計6046臺設備每小時消毒1次,2941臺直梯、扶梯設備消毒頻次不低于每2小時1次。

武漢地鐵對全線網地下車站通風系統進行消殺。特約記者 產啟斗 攝

為保障車站的通風質量,連日來,湖北省武漢地鐵環控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線網地下車站通風系統進行了一次全面消殺,用稀釋的消毒溶液對新風道、混風室、過濾網、殺菌裝置、風柜內部、風口等部位進行噴霧消毒,嚴把車站通風空調系統的入口、咽喉、出口消殺“三道關”。

疫情期間,共享單車成為市民出行的一大選擇,共享單車出行企業也紛紛加強消殺防疫工作。哈啰出行在南京、鄭州、長沙、福州等多個城市進行了防疫無差別消毒工作。美團單車還加強了對全國城市運營區域內的車輛調度,滿足不同區域用戶的騎行需要。

站外限流避免聚集乘車

“每天早晚高峰時段,乘客比較集中,我們會對客流密集的站點和高峰時間段進行調查,合理調配車輛,通過縮短早晚高峰發車間隔、增加發車頻次等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乘客聚集乘車?!鼻鄭u公交紅島巴士第二分公司安全經理侯闊告訴記者,紅島巴士還成立了“螢火之光”志愿者隊,志愿者們會去往人多密集的公交車站,引導候車乘客提前準備好健康碼,并及時疏散客流。

8月13日,在北京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從8月5日開始,北京地鐵4號線、大興線、5號線等多條線路的37座車站在早高峰期間適時采取站外限流措施,有效控制站臺候車乘客密度和車廂滿載率,確保乘客乘車安全。同時,進一步加強客流監測分析和趨勢研判,全力做好高峰時段和人員密集區段的運力投放和應急調度。

四川省成都地鐵實時監測全網各站運行列車滿載率,通過靈活組織備用車加開上線、動態調整行車間隔等方式強化線網運輸組織,實現運力與客流精準匹配。此外,成都地鐵實時采取客流管控舉措,控制車站客流擁擠度,及時疏導乘客分散排隊候車,有效防控疫情。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部門主任劉岱宗認為,在疫情狀況下,公共交通企業如何排班是一個重要問題。以前企業按照客流需求來排班,但疫情期間有很多排班計劃與整體防疫計劃相結合。因此,需要政府介入企業的排班表制定中,根據醫院、封閉社區等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排班計劃。

受疫情影響,公共交通企業在運營里程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客運量卻大幅下降。對此,劉岱宗認為,傳統的補貼方式更多基于需求端,例如票款補貼。但是疫情之后,需要轉變為成本補貼,對企業投入的車輛、人工、能源材料等數量進行補貼核算,控制企業成本,減輕公共交通企業的壓力。

口罩、亮碼、測溫一個都不能少

口罩仍然是疫情期間保證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安全的措施之一,公共交通企業加強了相關的監督、提醒工作,嚴格實行“戴口罩、測體溫、亮綠碼通行”。

武漢地鐵240座車站張貼相關公告,第一時間向全體員工傳達“健康碼”應用要求,高峰時段在安檢處增加工作人員引導乘客“亮綠碼”快速通行。

青島公交駕駛員監督乘客出示健康碼。特約記者 張雅雯 供圖

廣東省廣州一汽巴士公司、青島公交各營運公交車輛、公交站場恢復乘客測溫工作,紅黃碼人員則不得搭乘公交車。青島公交李滄巴士定制了百余把印有提醒乘客出示健康碼的清涼扇,隨時提醒上車乘客自覺出示健康碼。

出租汽車駕駛員不佩戴口罩接客時有發生,上海市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加強監督力度,通過出租汽車車載智能后視鏡智能設備,隨機監控營運車輛駕駛員規范佩戴口罩情況及營運服務狀況,第一時間做好預警工作。截至目前,上海市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共抽查12家出租汽車企業,對未按要求佩戴口罩等不符合防疫要求營運的駕駛員,通知所屬企業即刻整改。

自動測溫儀、智能測溫系統被廣泛應用。廣東省深圳巴士集團所有公交車輛100%安裝自動測溫儀,在車輛顯眼位置張貼標識。成都地鐵在全線網各車站安檢處上線了智慧測溫系統,自動對進站乘客實行非接觸式體溫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