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大瀝鎮一手機店遭劫,嫌疑人為身穿白色上衣的男子!”今年,廣東廣州大瀝派出所接到一宗警情。接報后,警方依托“智慧新警務”建設成果,對白衣男子進行追蹤。1個小時后,嫌疑人楊某即在約6公里外的獅山譚邊市場落網。“有賴于‘智慧新警務’的賦能,抓捕民警實現了從過去長達多天的蹲守,到目前最快30分鐘內的點對點精準打擊。”南海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吳澤雄介紹到。
“智慧警務”讓群眾生活更便利
2018年初,廣東省公安廳正式啟動“智慧新警務”三年規劃,南海公安迅速跟進,推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創新實戰應用成果。南海海八路“綠波帶”的建設便是“智慧新警務”惠及民生的典型案例。
南海警方在海八路等路段調研車流通行狀況
作為廣佛交通要道,海八路在高峰和非高峰時段車流狀況迥異,按傳統方法設置紅綠燈,不利于車輛的快速通行。于是,南海交警利用科技手段分析該路段的交通流量以及路口車流車道分布情況,并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對該路段的車流量做出感應預判,自動調整各個路口的綠燈起始時間,讓行駛在該路段的車輛到達每個路口時,都可以綠燈通行。實施綠波帶后,車輛若按照正常速度行駛,通過整條道路的平均速度可以提高15%-20%,停車次數可以穩定在0-1次內。如今,南海區已在佛平路、桂瀾路、海五路等近10個路段設置了分段或全段綠波帶,為道路交通“減負助跑”。
“更便利”還體現在群眾辦事上,2019年11月,南海出入境“智慧辦證大廳”正式啟動,市民可通過智能一體機辦理申請提交、指紋采集、回執打印等業務,最快3分鐘即可完成業務辦理。2020年初疫情防控攻堅階段,南海監管大隊通過系統的搭建更新,實現了嫌疑人與律師會面的電子申請、線上預約、遠程會見,既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又杜絕了疫情的傳播。
數據賦能讓社會環境更平安
“智慧新警務”的作用還不限于此。據南海公安分局科信大隊副大隊長徐勇介紹,現如今,各項“智慧新警務”的系統應用,實現了警方執法工作移動化、態勢感知智能化、警務工作規范化、民生服務便捷化的目標。
桂城派出所情報指揮中心各部門協同作戰
“這一點在基層執法中,民警感受頗深。”桂城派出所刑警中隊副中隊長辛偉權告訴記者。失蹤人口查找一直都是基層民警面臨的棘手問題。開展“智慧新警務”建設后,作為全省情報示范單位,桂城派出所著手建設合成作戰室,向科技要警力。2019年,桂城派出所接到一起警情,小塘轄區內有一名老人走失,經過追蹤發現老人曾出現在桂城區域內。合成作戰室于是接力開展尋找,通過技術刻畫失蹤人員的軌跡,并將信息下發至路線沿途商鋪及片區民警進行協同搜索。辛偉權說:“僅用兩個小時,我們就在桂城海棠村附近找到了這名老人。”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南海共接報失蹤警情2776宗,找回2759宗,找回率為99.39%。
科技創新讓執法辦案更高效
公安執法辦案權力的規范運行,是實現和保障公民訴訟權利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南海公安分局統籌推進“智慧新法制”建設,促使公安執法更規范、更文明、更高效。
“智慧警務”讓南海警方執法手段跟上時代發展
如今,在新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嫌疑人通過電子化信息采集后進入中心,系統即可同步進行體溫檢測、后臺數據預警等操作,中心內的視頻監控還可以對審訊進行全程無死角記錄;登陸智慧案管系統,案件的每一個辦案流程都一目了然,案件信息錄入的全程可溯可查,而且系統還可以定期對辦案單位及辦案人員進行量化考核,進一步促進執法辦案質量。
除此以外,南海警方對“智慧新警務”系統建設的重視,也讓其自行研發的相關科技應用獲得了多個重磅獎項。近年來,分局研發的“慧眼識毒”APP獲“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國公安基層技術革新一等獎,“動態人像鷹眼”、“駐車快采”程序分獲公安部移動應用創新二等獎、三等獎,南海公安“智慧新監管”相關應用也在全省公安智慧新監管創新應用比武大賽斬獲一等獎。
“創新無止境,下一步,南海公安將繼續積極擁抱新技術,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南海公安大數據智能化應用不斷上新臺階。”南海公安分局科信大隊副大隊長徐勇表示。(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薛仁政 通訊員 南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