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縣:以“行動力度”提升“民生溫度”

2021-11-03 16:09:0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關嶺自治縣按照“守正創新,務求實效”的工作要求,把“找問題、堵漏洞、補短板、建機制、促發展”貫通起來,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煩心事和麻煩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黨的初心使命、為民宗旨、群眾觀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變為實際工作成效。 

關嶺自治縣。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關嶺縣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聚焦發展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聚焦長期未能解決的民生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研究提出和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民生項目,實施臺賬式清單化動態管理。認真研究對策,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出臺了一批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推出了一批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實施了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項目工程,解決了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 

農貿市場。

在關嶺縣城區,筆直寬敞的道路上,收費員在各自負責的路段引導車輛有序停靠,整條大街干凈整潔,車輛有序行駛。然而,數月之前還是“停車難”“停車貴”導致車輛亂停亂放。為了破解群眾“停車難”問題,今年3月,關嶺通過合理利用城市公共資源,盤活土地資源,啟動“關嶺智慧停車”項目,先后在關索街道、龍潭街道、頂云街道和新老城區范圍內設置1.2萬余個智慧停車泊位,涵蓋城區主要路段停車泊位4098個、單位停車場車位3119個,極大緩解了縣城區停車難問題,讓市民便捷出行。 

政務服務中心。

多年來,一到周日,關嶺老縣城就會堵得水泄不通,給交通造成擁堵,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群眾反映強烈。為了徹底解決趕集日馬路市場產生的各類問題,關嶺新建、在建多個農貿市場,歸行納市,分流人群。同心社區中藥材(綜合)集貿市場是今年新建的匯集中草藥、農貿、花卉根雕和綜合性商品的集貿市場,位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同心社區旁。該市場的啟用不僅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創業的平臺,還有效歸行納市,分流了老縣城每周日趕集的人流,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除此之外,縣住建局正在水韻佳緣二期周邊修建農貿市場作為老縣城周日趕集的場地。該農貿市場建成啟用后將徹底解決趕集日老縣城交通擁堵、影響市民出行、存在應急救援隱患等問題。 

智慧停車。

近年來,關嶺不斷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運行方式智能化創新,強化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水平。推進“互聯網+”“大數據+”等在民生領域的普及應用,擴大數字民生服務,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今年以來,關嶺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以高效、便民、利企為導向,依托“一云一網一平臺”,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工作,實現全縣1381個政務服務事項可在貴州政務服務網“全程網辦”,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貼心。申請人線上自主申報、工作人員后臺審批受理、免費郵寄到家,“一網通辦”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環節更少、流程更優、時間更短、成本更低,切實讓“一件事一次辦”落到實處。 

據了解,關嶺縣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已全部納入貴州政務服務網關嶺站點“一張網”,行政權力事項共計1381項,網上可辦率為100%,審批承諾時間減少89.94%,前置審批材料核減590項,跑動次數核減96.67%,為企業和群眾減少辦事成本和跑腿次數,大大提升辦事效率。除此之外,縣政務服務中心為了更好服務特殊群眾和辦理特殊事項,專設了老年人服務窗口、布依語服務窗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文/圖 高智、曹洋)

責編:徐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