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共建共享打造一流“四好農村路” 便民惠民當好鄉村振興“先行官”

2022-06-27 16:52:0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合肥市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為統領,緊扣“安徽標桿、全國一流”目標,加快完善“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協同并進機制,著力打造“實、安、綠、美”的農村公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全市“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縣3個,成功創建11條省級農村公路品質示范路、1條省級“十大最美農村路”,肥東縣包公鎮青天路獲得安徽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2020年全市農村公路路況評定位列全省第一、合肥市被命名為2021年度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市”……

龍華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高起點規劃 精心繪制鄉村路網新藍圖

規劃引領是龍頭,合肥市委市政府堅持按照“大干、快干、高標準、全覆蓋”的總體思路,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全市大事、發展要事、民生首事來抓,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高效發展。

自我加壓提高等級。在省定標準基礎上,規劃縣道全部提升至二級公路標準,規劃鄉道全部提升至三級以上公路標準,形成了以國省道為主干骨架、縣鄉道銜接支撐、鄉村道輻射延伸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同時,對交通量增長較快的產業區、旅游區等,綜合考慮建設標準,預留發展空間。

高規格實施暢通工程。總建設規模達1.25萬公里,總投資約200億元,實現鄉鎮通二級以上公路率達100%,建制村通四級以上公路率達100%;打通“毛細血管”,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20戶以上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占比約99%。全市三級及三級以上公路總里程占比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18%,具備雙車通行條件占比達95%以上。

傾力做好“結合”文章。為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堅持服務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要求,做好“三個結合”,傾力打造互聯互通的品質農村路:緊緊圍繞村民出行需要,暢通村民出行通道,做好“民生結合”文章;對景區道路實施“白改黑”“黑配彩”改造,大幅提升農村道路質量和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做好“鄉村旅游結合”文章;把農村道路與農村景觀生態有機融合,連鎖帶動加快鄉村產業發展步伐,不斷提升農村地區群眾收入水平,做好“鄉村建設結合”文章。

湯柯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高標準養護 創新機制打造利民惠民工程

群眾利益無小事。合肥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辦事情,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切實解決好“四好農村路”工作中管好、護好的短板問題,持續提升農村公路治理能力,努力從“服務民生”到“抵達民心”,切實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建章立制強保障。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為管理好農村公路,2018年,出臺《合肥市農村公路路長制推行工程實施辦法》,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構建縣鄉村三級路長制體系及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2019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市級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2020年,出臺《合肥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按照“統籌督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盡責”的原則,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路長制工作機制。全市農村公路在冊里程1.75萬公里全部納入路長制管理范圍,明確各級路長的工作任務、職責職能和監督保障措施,構建“市級監督指導、縣級統籌指導、鄉級常態監督、村級落實推進”的四級路長體系。深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改革工作,各縣(市)、區及所有鄉鎮均實現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和考核“四落實”,形成“政府主體、交通主力、部門參與、分級負責、群管群養”的良好局面。

科學考核抓落實。2019年年底,合肥市招募培訓上崗413名鄉村道路專管員,成立了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支隊、縣級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大隊,建立了一支精干、專業的農村公路管理隊伍。為用規范化考核落實農村公路管養,實行績效評價制度,2019年以來市級針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定了資金及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建立考核結果與財政資金安排相掛鉤的考核機制,養護資金得到了保障。其中,市級補助資金每年按縣道10000元/公里、鄉道50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標準籌集。部分縣(市)結合自身情況,對管理辦法內容進行細化,并以資金管理為抓手,統籌落實好日常養護管理工作。

同時,利用信用評價管理規范市場行為。2019年以來,長豐縣交通運輸局結合工作實際,參照《安徽省實施〈公路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規則〉細則》,在全市率先組織對符合要求的農村道路暢通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組織進行績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同步抄送至縣直相關部門,形成部門聯動、數據共享的良好氛圍,利用規范約束市場行為,并健全完善了項目管理體制。

青天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高品質提升 用心用情鋪就鄉村幸福坦途

美的本質在自然,農村道路的美不僅在路本身,更是在于沿途農村環境風光的自然之美、人與環境共生的和諧之美、功能設施服務的人文之美。

伴隨農村交通網絡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升,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農村交通運輸面貌日新月異。為了營造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平安農村路、美麗農村路及“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讓農村公路不僅成為連接城鄉的交通干道、沿途美麗的風景,更為鄉村發展增加了一抹亮色。

智慧系統助力信息化服務。在常規的巡查與督查基礎上,創新使用信息化平臺管理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對農村公路日常管養情況進行績效管理和考核評估,極大提高基層管養工作的效率。長豐縣圍繞“基礎設施數字化管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路長制網格化管理、農村公路養護動態監管、農村公路運營信息服務”核心功能,正在積極籌建“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平臺。結合手持智能終端APP,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通的信息管理平臺,有助于對建設項目、養護管理、路政巡查全方位實時動態監管;同時,能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推進農村公路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目前,合肥市四縣一市已建成“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平臺,市本級正在籌劃提升“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將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肥東縣堅持科技引領,探索、實施建設了肥東縣交通運輸指揮中心項目,并于2020年5月建成使用,全力打造便民利民的智慧交通系統。提升公眾出行信息化服務水平,實實在在造福群眾。

綜合整治營造良好出行環境。深入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省交通運輸廳關于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文件精神,持續推進平安農村路、美麗農村路及“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加強農村公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實施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潔化、綠化、美化,營造美麗宜人并具有文化氛圍的農村交通出行環境。組織實施縣鄉村道安防、危橋改造工程,逐步消除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提高公路安全防護水平,為群眾出行系上“安全帶”。

肥東縣花大力氣進行道路安全管理,常態化聯合交警、城管部門采取統一執法活動,嚴厲打擊侵占路產路權、超限超載等違法行為,依托S101和S105及環巢湖治超卡點建立治超長效機制,每月開展不少于5次的聯合夜查行動,對超載繞道、暴力抗法和沖卡逃逸等行為進行打擊,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創造了和諧安全的交通環境。

白云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高水平運營 互聯互通畫出城鄉發展同心圓

全域阡陌已成網,從集鎮到鄉村、從干線公路到偏遠村道,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縱橫交錯、通村達戶,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廣大群眾的出行條件,更撐起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展望未來的夢想。

2018年以來,合肥市提出公路養護由保障安全暢通向提升品質服務水平的創新做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行引領作用,提升農村公路的供給能力和效益,讓農村交通全面服務鄉村振興。同時,逐年提高縣鄉公路養護大中修比例,形成養護常態化機制,目前,全市三級及三級以上公路里程占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的18%。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平均達92.15。

“美麗農村路”暢通幸福快車道。結合鄉村產業布局和特色村鎮建設,完善串聯鄉村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主要產業和資源節點、中小城鎮和特色村莊的區域農村公路骨干網絡;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結合村莊、經濟、產業、人口,實現20戶以上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全部通硬化路,優化農村公路基礎網絡。

巢湖市積極開展“美麗農村路”建設工作,堅持“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綠色生態、創新驅動”的原則,利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項目,在設計、施工時結合“美麗農村路”相關內容,同步實施沿線綠化、公路服務設施等,建成了一批具有特點的示范項目。巢湖市烔長路2019年創建為省級農村公路品質示范路。整條道路連接巢湖市西部李克農、張治中故居,洪家疃古村落遺址,相隱寺等多處文化旅游景點,促進區域旅游快速發展;拓寬烔煬葡萄、黃麓藍莓等特色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帶動沿路群眾收入增長;便利原材料的進入和產品的外銷,為烔煬鎮、黃麓鎮境內的安徽富煌集團等重點企業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為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廬江縣近年來大力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為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一條條新修的水泥路、柏油路寬闊平坦,縱橫交錯不斷延伸,連接著日新月異的廬江縣城和生機勃勃的鄉村,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脈”,讓更多人感受交通惠民的“溫度”。羅河鎮青山湖大道連接了合銅黃高速及擁有奇松怪石等四絕的黃山寨風景區,是風景大道,也是致富之路;湯柯公路連接了合肥最高峰牛王寨、漫山遍野的茶園,美麗鄉村中心村,讓柯坦鎮虎洞村這個藏在深閨的村落,在向生態旅游跨越的路上越走越順。

城鄉客運一體化促融合發展。按照“以人為本、協調發展,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的原則,基本形成城鄉客運一體化、農村物流運輸產業融合化,農村地區“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實現農村公路從“有”向“優”邁進。

加快縣域公交發展,建立起“市—縣、鎮—鎮、鎮—村”的三級城鄉公交客運網絡。目前全市已開通城鄉公交線路400條,線路總長度9340公里,投入運營車輛2369臺,全市鄉鎮公交覆蓋率達100%,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全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達到4A級以上水平。各縣(市)均建成了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安裝了車輛監控和車載移動定位系統,城鄉公交信息化管理水平有較大提升。

楊廟十井村道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同時,依托日益通達的農村路網,加快建立農村商貿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已建成縣級綜合物流中心7個,村級電商網點911個、郵政進村網點387個,覆蓋率達100%,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肥西縣試點建設嚴店、豐樂兩個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實現“多站合一”“一點多能”,并預留冷鏈運輸攬派專區。同步完成村郵站、小超市、村民服務中心等類型的村級網點布局,通過郵路直投和鎮村公交公益代運派送,真正實現“快遞進村”,讓群眾能夠在家門口享受網購的樂趣和農產品外寄的便捷服務。

“十四五”期間,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連片成網并向進村入戶傾斜,持續推進城鄉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形成城鄉雙向暢通的循環格局。

“四好農村路”通向幸福,通向遠方。沿著一條條連接十里八鄉的農村公路,農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條“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四好農村路”打通了鄉村振興“出”與“進”的“雙向道”,縮短了城鄉間的物理距離,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為廣大農村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市交通運輸局將聚焦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目標,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以不斷完善的交通運輸路網全面提升地區通達水平,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促使“四好農村路”延伸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帶”,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示范之城提供更加堅強的保障! (合交宣)

編輯:張昊 霍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