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瀏陽:發力“智慧交通” 科技賦能交通強省

2022-07-04 16:00:00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S207瀏躍公路部分路段大中修啟動 。劉謝禹攝

近日,伴隨著銑刨機的轟鳴聲,在村民們的期盼中,S207瀏躍公路部分道路大中修啟動。 

不僅是S207瀏躍公路部分道路大中修,目前,2021年第二批國省道大中修計劃和2022年第一批國省道大中修計劃已經下達,總投資2.48億元,即將掀起新一輪公路建設的高潮。 

2022年以來,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緊緊圍繞“強省會”戰略,聚焦主責主業,抓好民心工程,發力“智慧交通”,創新指尖辦公,不斷踐行“四好農村路”理念,努力構建人民滿意的智慧路網、服務新生態,讓群眾出行更便捷、發展更通暢、城市更美好。

搭建云端平臺  織好公路管理“智慧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公路交通已發展到“網絡化運行”和“信息化服務”的新階段。

6年前,瀏陽在湖南省首推全面綜合管理的公路“路長制”,變“一家之事”為“眾人之責”,著力打造“暢、安、舒、美”的路域環境,以黨建為引領,實現了黨建帶路建、管理大提升,形成了“路聯管、路全管、路共管、路長管”的“瀏陽模式”。

  6年后,“路長制”創新升級,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將“路長制”組織管理體系和“黨員微網格+五個到戶”相結合,聯合瀏陽市融媒體中心搭建“路長制+微網格”云平臺,將“網格長”元素融入路長制,把責任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該平臺主要承載形式有手機端、大屏端、電腦管理端。其中手機端有App和小程序,大屏端分為市級指揮監測中心、鎮級管理中心和村級操作中心,數據可以相互貫通,融為一體。”該市融媒體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電腦端分為市、鎮、村三個層級,不同層級有不同賬號,可自主管理、發布、申報各類信息,實現“路長制”道路信息公開、投訴建議、路長巡查日志、督查督辦、數據采集等多項功能,還能強化道路監控、動態管理、信息共享和公眾參與,全面提高了“路長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各級路長的探頭作用,將落實公路‘路長制’與強化部門監管條塊結合、協調聯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依托云建設,不僅能進一步提升公路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水平,促進公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重要的是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

上線路網監測系統  構建出行服務“新生態” 

公路路網的平穩運行是保證社會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部分,更是確保老百姓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來,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始終把安全出行擺在突出位置,今年,投入100余萬元對蕉溪嶺隧道群、天馬山老隧道進行土建、機電檢測,改造維修風機、監控等設備設施,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瀏陽地處湖南的山丘區,公路線長、點多、面廣,境內干線公路總里程達2438.6公里,橋梁1279座,重點監測隱患邊坡3處,隧道11座共18991米,且是長沙地區唯一有普通干線公路隧道的縣市。獨特的地形地勢給公路路網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更好地創新方式方法保障路網平穩運行,確保群眾安全出行,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給出了答案。 

今年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創新舉措,聚焦瀏陽公路路網監測與信息平臺建設,該平臺涵蓋路網監控、應急指揮、信息傳報、輔助決策等功能,有效實現路網管理智能化、應急處置高效化、公共服務優質化、輔助決策科學化。  

據介紹,該系統借助信息采集、融合、分析、預警以及管理調度指揮等技術手段,能遠程監控發現公路運行異常和突發情況,并生成相應的預警建議,通過視頻、語音、監測等系統對應急處置現場進行分級處置數字化管理和遠程指揮,讓應急事件處置更高效,實現我市公路網“可視、可測、可控”的目標。

  “目前該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屆時,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查看路網運行實時畫面,還能一手掌握路網流量精準數據,為公路行業管理與決策、社會公眾服務提供數據支持。”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公路路網監測與信息平臺的建成運行,將助力瀏陽走出一條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智慧公路發展的新路子。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升瀏陽干線路網運行監測與應急處置能力,逐步提高公路行業的管理效率和綜合服務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加及時、精準、貼心的出行服務。

抓好民心工程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道路通,百業興。在創新管好公路的同時,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也在加快通鄉通村公路的建設,不斷延伸老百姓的幸福之路。 

“從宏源村到青草村只要幾分鐘,不管是上班還是串門都方便多了。”5月12日,歷時9個月施工,橫跨瀏陽河的宏源大橋正式通車,每天往返集里街道和棖沖鎮的村民們喜笑顏開。   

宏源大橋地處宏源水電站上游,橫跨瀏陽河,連通集里街道與棖沖鎮。隨著經濟的發展,舊橋已無法滿足交通需求,拆除重建迫在眉睫。2021年8月,宏源大橋拆除重建工程啟動,新址遷移至龍虎渡口處,橋梁全長166.16米,橋寬6.5米。 

“宏源大橋原本工期為1年,為了方便群眾出行,我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前2個月實現了竣工通車。”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建成后的大橋將集里街道宏源村與棖沖鎮青草村、佳和村、才常村等區域緊緊連接在一起,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還能更好地促進兩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公路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鄉村振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硬件,也是幸福生活的剛需。宏源大橋竣工通車一個星期后,S326線小河橋也煥然一新,橋面干凈平整,清晰的標線和嶄新的護欄讓人們出行更安心。 

S326線小河橋位于鎮頭鎮田坪村境內,橫跨澗江河,連接普跡鎮與鎮頭鎮,是兩地農產品出村的重要通道。由于年限已久,橋體有所破損,今年3月中旬,小河橋啟動維修加固,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如期實現通車。 

“完成加固的小河橋既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還有效銜接融合了周邊景觀帶,進一步帶動了兩地農業產業和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瀏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抓落實。布局完善、立體互聯、便捷順暢的交通網,繪制出點、線、面交織的“發展路”,推動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搶抓機遇,超前謀劃推進,全面提高智慧路網運行水平,為該市“挺進前五強、加快建成‘兩個中心’、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瀏陽”提供安全便捷、智慧高效的交通保障。

宏源大橋正式通車。 集里街道供圖

編輯:張昊 霍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