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哪里丨科技賦能智慧交通 智能信控為城市疏堵

2022-07-07 16:31:00 來源:湘潭市人民政府

7月5日,我們從市交警支隊獲悉,2017年至2021年,湘潭市道路交通擁堵指數連續4年降低,從1.51下降至1.23;今年以來,又連續6個月保持全省擁堵指數最低的成績。

擁堵指數是評判一個城市擁堵情況的標準之一,指數越低代表著城市交通越不堵車,數據表明,湘潭已經成為“全省最不堵車的城市”。

交警支隊指揮中心通過智能交通管控系統優化全市交通情況,降低擁堵率。(記者 羅韜 攝)

264個“交警”24小時執勤

“過河嗎?”這是過去上下班高峰期,的士師傅必問的一句話。開了12年出租的周師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過去,高峰期上橋就堵車,耽誤交班,乘客看到比平時多出的乘車費用也難免會有牢騷,大部分師傅都不愿意接高峰期的“過河”單。現在這種訂單卻成了周師傅眼中的香餑餑。他說,“‘過河’的單一般距離都比較遠,收益性價比高呀,主要是現在橋上不堵車了。”

“2018年之前,這個‘大轉盤’基本上一個星期堵3次車,環島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進不來,就像是‘鎖死’了一樣,喇叭聲此起彼伏,沒得七八個交警,別想‘開鎖’。”曾師傅在建設路口附近上班,是建設路口環島交通變遷的見證者,談起以前的堵車“盛況”,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現在轉盤基本沒見到大堵車了。”

在市民口中,越來越多的交通堵點變得暢通,駕駛體驗和感官也越來越好。市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從2017年開始,湘潭市著力打造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城區264個信號燈路口1∶1配備電子警察,信號控制100%聯網,全市264個路口智能信號機全部配備專用視頻流量設備,組成的秒級全感應信號控制系統,實現了信號燈路口100%自動智能配時。“這些智能信號機就相當于24小時‘執勤’的‘交警’,共同維護道路交通暢通。”

交通參與者掌控“紅綠燈”

近年來,湘潭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截至今年6月,已經上升至70多萬輛,現有駕駛人80多萬人。交通參與者不斷增加,但湘潭市城區路網的變化卻不大,特別是立體交通缺乏,少有單行線、禁止左轉等交通組織……這樣的路網環境,保障交通暢通,對交叉路口信號控制的依賴很大。

“其實市民朋友不難注意到,在湘潭,有倒計時的紅綠燈已經消失了。”市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有倒計時的信號燈通行時間是預設固定的,經常會出現車多了走不完,或者車少了走完還有時間剩余的情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綠燈浪費時間,這樣的情況下會造成路口通行效率降低。

在湘潭智慧交通體系中,全部配備專用視頻流量設備,組成了秒級全感應信號控制系統,實現了信號燈路口100%自動智能配時。這意味著信號控制系統會根據路面交通情況,自動調節紅綠燈通行時間,“通行時長根據路面實時車流量自動調節,可以說交通參與者在掌控紅綠燈時長,也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綠燈浪費時間。”

路口信號燈學會“眨眼睛”

“看到紅燈‘眨眼睛’,我就做好起步準備了。”市民譚女士平時騎電動自行車出行。湘潭不少路口都在機動車停止線前設置了非機動車信號等待區域,過去,在信號燈紅燈讀秒的間隙,部分非機動車、摩托車駕駛員見對向不再來車,會冒險闖紅燈,信號燈實現自動配時之后,減少了對向綠燈的浪費時間。“以前紅燈直接跳到綠燈,在前面反應不過來的時候,后面的汽車就會按喇叭催。”

紅燈“眨眼睛”,即紅燈閃爍3次再轉為綠燈,這是湘潭市交警支隊在“信號燈”上做的另一篇文章。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在自動配時調試初期,他們發現,路口頭車啟動慢也會造成通行時間浪費,“根據當時的車流,自動配時給的時間可能是足夠讓20輛車通過,頭車啟動拖延2秒,會導致通行量變成15輛,這樣一來,既會降低路口的通行效率,可能致使路口擁堵,也會影響自動配時的精度。”

為此,湘潭市交警在國標信號燈變換順序基礎上,加入了湘潭標準,全市所有信號燈在紅燈最后3秒加入‘紅閃’作為對駕駛員起步提示,紅燈閃爍3次再轉為綠燈,這3次閃爍不另占等待時間。調整后,路口頭車基本能即時啟動。信號燈路口通行效率提高了20%,非機動車、摩托車闖紅燈率也下降了40%。湘潭市這一做法引來省內多地交警學習借鑒,今年4月,“紅閃”信號燈成為長沙縣多個路口的“標配”。

個性化設置合力控流

建設路口設置的全自動流量感應二次信號控制,大大提高了環島處的通行效率。 (記者 羅韜 攝)

三大橋河東上橋口連著三大橋橋面就像是一個“漏斗”,六車道合流成兩車道,當“漏斗”無法疏解從外圍六車道進入的超負荷車流量,擁堵也就發生了。湘潭市交警基于智慧交通系統在此處運用了合流路口全自動感應信號控制,在流量即將突破前方“漏斗”的承載極限時,信號燈會自動打開,讓六車道的車流通過信號燈的控制分別依次兩個車道放行,待車流量下降至安全值后,信號燈會自動關閉,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擁堵,大大提升了整體通行效率。

過去,建設路口君子蓮環島內“鎖死”一直是困擾湘潭市交通的堵點。環島“鎖死”,即因車流量突破環島承載能力臨界值,導致的堵車癱瘓。對此,湘潭市交警采用環島路口全自動感應二次信號控制系統。這就像是給路口裝上了全自動防“鎖死”裝置。當車流量達到流量臨界值時,信號燈會開啟,環島進入二次信控狀態;當環島流量回落到正常值后,信號燈會自動關閉,恢復環島自由通行,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島在非“鎖死”狀態下的通行效率。系統運用后,無施工、無事故等情況下,君子蓮環島再未發生過“鎖死”現象,環島內交通事故下降了70%。

近年來,依托于智慧交通系統,合流路口全自動感應信號控制、雙向動態綠波帶、環島路口全自動感應二次信號控制、主向車流優先自動感應控制等不斷實現。在沿江路,調試成功全省第一條“雙向動態綠波帶”,駕駛人按照LED動態提示速度行駛,可以實現11公里、12個信號燈一路綠燈;在湘潭大道和高新路,主向車流優先的自動感應控制,主向車流可以自動實現大概率的綠燈通行。

從各個信號燈路口的自動配時,到不同交通堵點的個性化設置方案,都基于路面交通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在平峰時期,它們“各掃門前雪”,每當高峰期來臨,它們“團結協作”,將不斷涌向中心的車流節流,讓中心車輛盡可能快地駛出,實現分流疏堵,確保形成“緩進快出”的控制策略,使核心區車流達到“出入平衡”,連片為網,保障湘潭市交通暢通。

點評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治堵”已經成為城市管理的重要課題。湘潭市的智慧交通系統根據本地實際量身定制,交警部門聚焦路口信號控制,讓信號燈“活”起來,以科技為載體提升道路交通運行效率。路不堵了,人心也通了。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讓交通參與者心情通暢,開“斗氣車”、加塞車等現象不斷減少,盡顯一座城市的文明。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