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市道運中心獲悉,作為道路運輸治理的“最強大腦”和“神經中樞”的“云路中心”已初步建成并啟用。
交通的健康運行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加強道運融合,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市道運中心以建設交通強國、全面推進長三角綜合交通一體化、加快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為目標,積極布局交通生態體系,以治理數字化推動治理現代化,全力打造了“云路中心”。
據介紹,“云路中心”圍繞“道路設施管理、運輸服務管理、靜態交通監管和安全動態監管”四大核心領域,通過十余項業務應用場景,充分發揮“觀、管、防”立體融合管控,初步實現了道運行業全要素數據資產管理、全生命道路設施管理、全流程運輸服務管理、全閉環安全動態監管目標。
“云路中心”整合了設施結構健康監測、病害智能感知發現、設施狀態智慧分析、養護維修科學決策等先進手段,賦能設施運維管理,為設施進行全生命周期養護規劃;實現市區兩級管控、全市一網統管,設施養護監管考評更加客觀、合理和科學。
為強化道路運輸安全監管,“云路中心”匯聚了多要素、多部門數據,實現了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省際包車、市內包車綜合業務管理全過程、全鏈條數字化監管,做到“事前風險預警、事中動態監測”,全面提高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提升安全監管能級。綜合運用圖像識別、GIS、海量數據存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打造集監控、檢測、分析、研判為一體的道路設施智慧服務體系,道路事件監測與處置全流程在線,為城市管理提供實時預警,也為停車誘導和共享單車監管提供智慧化支撐,有效維護綠色出行秩序。同時,“云路中心”結合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通過靜態、動態孿生,依托MR、VR技術,虛實交互,打造“物聯成網”“數聯共享”“智聯融通”的道路設施神經元感知體系。
據悉,“十四五”期間,在楊浦大橋、北橫通道、S20、S32、嘉松南路等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還將繼續拓展數字孿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建成快速路、干線公路、高速公路“三張網”集群數字孿生。
編輯:張昊 實習生蔡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