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處,車輛穩穩減速、靈活轉彎;車內屏幕上,周邊路況、行駛距離清晰可見……自動駕駛汽車已駛上天津中心城區的“智慧道路”展開技術測試。
基于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架構,天津在位于中心城區的河北區內建設了全長約7.3公里的“河北區沿海河自動駕駛接駁線路”。今年8月,該區獲得天津市中心城區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隨后開始在公開道路對兩臺自動駕駛中巴車展開交通燈與周邊車輛行駛狀態識別及響應、靠邊停車等項目的測試。
河北區狹窄道路、單行路多,鐵路隧道交織,路況較為復雜。此次選擇海河沿岸部分客流密集、車流量大的路段作為測試道路有多方面考慮。
“在經過大量前期測試驗證后,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已經趨于成熟,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推動車聯網商業化落地。”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CEO馬犇說,只有讓自動駕駛車輛駛入城市中心區域,與客流、景點、交通沿線要素等有機融合,才能真正推動車路云一體化建設。
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現場展示的智能網聯汽車(9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據介紹,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可通過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將人、車、路、云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進行雙向交互協同,實現安全節能、舒適高效運行。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從實驗室走向開放道路,智慧交通與生活的深度融合有望推動更多領域的產業變革。
“車聯網不是簡單將車輛連入網絡,而是車、路、基礎設施、軟件算法等形成的完整閉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張亞楠說,隨著自動駕駛等技術的優化普及,算力更強大的芯片以及穩定高容量的網絡都將成為汽車產業的“基礎設施”,車聯網相關技術在其中的串聯作用也將更為凸顯。
馬犇認為,車路云一體化不僅有利于提升交通運輸效能,還將在促進文旅經濟與產業發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
這是5月26日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拍攝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展區。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駛入中心城區,城市可吸引更多從事軟件算法開發、數據分析等業務的高科技企業落戶,推動汽車產業整體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轉型。”馬犇說,火熱的文旅也必然會提供無人接駁、自動物流等豐富的車聯網商業化應用場景,為相關企業發展搭建平臺。
據悉,天津市河北區還將加裝接駁線路兩側的智能化路測設備,目前正在申請開放全長約53.3公里的45條智能網聯測試道路,進一步推進智慧交通建設。
編輯: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