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建設一線斗志昂揚、快馬加鞭。伴隨著隆隆震動聲愈加明顯,8.8米超大直徑復合式TBM盾構機“鐵軍三號”刀盤沖出薄壁,隧道里回蕩著工人的歡呼聲——新年“第一戰”打贏啦!
2月25日,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土建18標金山寺站至歡樂谷站TBM區間(以下簡稱金歡區間)左線順利貫通。這是該項目的重難點和關鍵性工程,復工以來,項目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實現施工建設“開門紅”。
慶祝金歡區間左線順利貫通
金歡區間左線全長1852.566米,線路縱坡為“V”字坡,以-2.000‰的坡度出金山寺站,以-43.046‰的坡度下坡1190.112m進入線路最低點,再以42.435‰的坡度上坡505.000m,最后以2.000‰的坡度上坡進入歡樂谷站。區間隧道頂部和兩側建筑物密集,區間穿越道路路面以下地下管線眾多,主要為自來水、電力、通信及天燃氣管道等,區間線路出金山寺站后,下穿、上跨運營地鐵6號線。
“我們區間掘進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下穿、側穿構建筑物,在如此密集、長距離的建筑物下方掘進,施工難度超大,安全風險極高。”據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總承包部指揮長李兵介紹,金歡區間左線最小埋深為19.5米,下穿、側穿多棟超高層建筑物、高層建筑物,其中側穿龍湖云璽小區時,側穿段區間隧道與建構筑物水平距離約3.2至22.1米,側穿段隧道整體位于中風化砂巖中,穿越長度約106米。
為解決施工中的疑難問題,在重慶市鐵路集團和中鐵建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總承包部的組織下,項目多次邀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專家到區間隧道現場踏勘、把脈會診,有效優化施工設計方案及風險控制措施。在穿越超高層建筑物時采用最保守狀態計算方式選配最高等級管片,并增設注漿孔,及時進行管片壁后補充注漿,保證管片壁后填充密實,減少沉降,保證施工質量。為減少刀盤轉動切削巖體時產生的振動及噪音對小區居民的影響,在穿越區段距離小區較近時,項目部在全面暫停夜間施工的情況下,積極對白天掘進過程中的參數進行調整,將推力控制在1700~1900噸,扭矩控制在4000~4500納米,推進速度控制在25-30毫米每分鐘等,確保施工產生噪音符合規定要求。
邀請專家“把脈會診”
根據測量情況調整掘進參數
“地下環境錯綜復雜,在幾十米深的地層掘進,隨時都可能出現致命風險,造成毀滅性打擊,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項目經理趙建偉說道。在穿過既有線施工階段,項目根據前期施工經驗,遵循“小推力、低轉速、少出土”原則,控制掘進參數,確保TBM盾構機連續掘進、快速通過。嚴格執行“勤糾偏、小糾偏”的原則,每環糾偏量控制在6毫米之內,降低對周圍土體的擾動。同時在隧道內安裝自動化實時監測裝置,進行24小時自動化實時監測,及時反饋測量數據,為掘進參數的選擇和調整提供指導,有效提升掘進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
安裝自動化實時監測裝置
金歡區間左線的順利貫通,是該項目以起步即沖刺的狀態,打響圓滿完成2024年施工任務的第一戰,為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的順利建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是重慶中心城區首條城軌快線,建成通車后,將承擔科學城、大學城等區域與中部槽谷跨組團間的快速聯通功能,在滿足跨組團長距離出行需求,實現西部槽谷居住區、T3航站樓、復盛高鐵站樞紐、龍盛產業園區間高效轉換的同時,進一步加快重慶西部槽谷發展,完善軌道交通線網結構和層次,優化重慶城市功能布局,促進主城都市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編輯:張昊